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行善一生终归根
刺客不杀于志宁
霜叶如霞映青山
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与君初相识
超越自己才能轻盈
新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1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记忆深处
行善一生终归根
□赵小平
    2012年,一生行善、默默奉献的父亲赵琦走完八十一个春秋驾鹤西去。在为老人选择最后归宿时,家人都想到了他生前向往的地方——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隐居和著书的地方——洛阳邙山翠云峰下清宫。下清宫和邙山公墓一墙之隔,边门相通,行善者终于可以和导师零距离交流了。

    行善劝善是老子的基本思想之一。《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其大意是,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总是停留在低洼处,所以最接近于“道”。

    父亲赵琦正是上述理论的真诚实践者。受此熏陶,他从小乐于助人,积德行善,每遇行乞者总会施舍。在西北大学求学时,为了抢救生命垂危的志愿军伤员,他竟不顾体弱献血过量,从此落下了致命的脑病病根。

    参加工作后,他也总是舍小家顾大局。“一五”初期,父亲任北京中央燃料工业部电建总局设计院专家翻译。这原本是人人羡慕的工作,但“一五”后期,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河南电力工业人才告急,这让父亲如坐针毡,他要舍弃京城安逸,造福千里之外的祖籍河南。他做通祖籍北京的我母亲的思想工作,全家回到河南。

    不久,河南发生大饥荒。他要把城市供应的商品粮上交,自己和家人到农村为国分忧。正像《道德经》上所说,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总是停留在最低洼处,滋润万物。当时,为了保护救灾救人的下放干部,当地县委专门发文指出,下放期间如生活上遇到困难可坦率提出,县委将给予解决。然而县里这份文件竟被父亲悄悄夹在一个旧日记本的封皮里,直到我们整理其遗物时才发现。他就是这样任凭家人忍饥挨饿,也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被调回省城电力单位。年近花甲的他早来晚走,加班加点,不计名利,不图报酬。退休后,他更忙了,利用闲暇时光,把目光转向社会,某处乱贴乱画,某处污水横流,某处公共设施受到损坏,这些很多人熟视无睹的事情,父亲一旦发现,就及时曝光,有力地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

    父亲一生乐善好施,在农村工作时,他常常把微薄的工资和粮票捐给揭不开锅的农村贫困户。回城市后,哪里受大灾了,谁家孩子因贫困辍学了,某戍边部队遇到特殊问题了,他都十分关注,并尽可能给予帮助。一个炎热的夏天,陇海铁路塌方导致客运中断,列车滞留在离我家不远的线路上,车上无水供应,旅客干渴难耐。父亲得知消息后,一趟又一趟给这些素不相识的远方乘客义务送开水,接过年迈的父亲送去的“甘露”,很多旅客感动得热泪盈眶。

    父亲的善举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国家级网站大篇幅登载他的感人事迹。因退休后定居洛阳,他在去世的次年,仍然高票当选为洛阳市十大三农新闻人物。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