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代表作
2014洛阳诚信建设经验交流会本月举行
我市“11·22诚信日”引全国关注
洛平微话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代表作
——探寻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转型发展之路
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制造的深圳一号线地铁列车
    核心提示

    湖南株洲,和洛阳有太多的相似。

    同为工业城市,共和国在“一五”时期重点布局;

    同有一条大河穿城而过,洛阳是洛河,株洲是湘江……

    近日,本报记者到株洲采访,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讲解员介绍,2014年7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时高兴地说:“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

    在中国林林总总的产业中,为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能有这样的地位?为何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能被共和国总理寄予这样的厚望?

    1 技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创新领跑未来”。回顾企业抢占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高地的奋发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对创新深有感触:要大踏步地走出去,必须以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支撑。

    而谈到企业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转型之路。

    “技术可以引进,而创新力却需要自身着力去培育!”周清和回忆道,还是在2004年,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虽然获得了世界高端A型地铁车辆制造技术,然而,出击市场的主动权一度掌握在提供技术援助的外方手上,为寻求突破之路,株机公司在城轨车辆研制领域毅然选择了自主创新。

    2006年9月,上海地铁一号线102号进口直流地铁列车出现故障,因为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国外无厂商愿意接单修复,株机公司获悉后,把握了这一实践自主城轨车辆技术创新的契机,毅然给进口地铁列车动了“手术”,并取得成功。

    不久,深圳地铁伸出橄榄枝,将其一号线续建工程近10亿元的地铁列车大单交给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该公司由此成为中国首家掌握世界高端A型地铁车辆自主投标、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采购、自主管理的企业。

    与此同时,在电力机车领域,株机公司也进行着类似的创新力培育。“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全自主创新。”短短几年,株机公司用三部曲完成了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技术的完美转身。

    周清和告诉记者,2006年,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下线的96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还是引进技术生产的,而如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更高功率的电力机车也已问世,驰骋在中国的北方运煤通道;全新的时速160公里快速客运电力机车,也已经运行在中国的大江南北。

    2 产品:从高速、重载到绿色、智能

    绿色出行,创造和谐运输方式。9月底开幕的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是一个检验企业实力的国际舞台。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展出的储能式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列车、双源制地铁维护工程车等主打产品,为业界带来的绿色、智能清新之风,成为此次展会的亮点。

    在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是什么行业,靠一两件老面孔的产品,数年乃至数十年占据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刘友梅院士指出,“高速”和“重载”已成为轨道交通技术水平的两大标志。

    然而,目前各种交通运输设备在启动时,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汽柴油、天然气、电能等,而在制动刹车的时候,这些势能基本浪费了,转化为热能和废气被排放掉。“为什么不能把势能转化为电能重复利用呢?”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技术泰斗,刘友梅决心把能量守恒的科学原理工程化。

    超级电容的问世,为绿色、智能列车的研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储能式轻轨列车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应运而生。“我们研发储能式轨道交通的目的,就是力争实现能量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应用了超级电容的列车,已经可以收回80%以上的制动能。”刘友梅透露。

    绿色、智能产品,从理念到实现工程化,目前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广大科研人员的手里都变成了现实。

    在宁波,有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投资建设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大容量超级电容的宁波南车新能源有限公司。

    在株洲,有专业从事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研究的磁浮研究所。

    在广州,有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与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携手成立的广州南车有轨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绿色出行、满足新型城市建设要求的现代有轨交通系统。

    曾经多年从事城轨车辆营销的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傅成骏称:“2012年8月,应用超级电容的储能式轻轨列车样车下线的当天,就引起了很多城市客户的关注,希望以绿色、智能产品解决城市的拥堵以及交通运输带来的污染。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合作事宜,最终,世界上首条拟投入商业运营的储能式轻轨示范线落户广州。”

    “很多用户了解到我们一款不烧油、不冒烟的双能源地铁工程维护车的环保优势,纷纷购买这种产品。现在,一年的订单实现了由个位数向十位数的突破,我们还实现了向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出售。”该公司从事双能源地铁工程维护车营销的李想见主管颇有成就感。

    以柏林为窗口,这些绿色、智能的产品,正朝世界各地的用户徐徐驶来。

    3 走出去:从卖产品升级到提供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

    9月10日,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获签印度3亿元地铁车辆及维保服务订单。

    什么是维保?曾经亲手签下企业第一个维保合同的傅成骏形象地说,轨道交通的维保就如同汽车的“4S店”及其服务。

    株机公司提出的维保商业模式,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属于首创,其发端于马来西亚市场。

    2010年,株机公司在马来西亚签订中国迄今数量最大的38列动车组出口订单后,列车平常运营中维护保养成了业主关心的问题。2011年8月,中国首个城际动车组“4S店”——由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投资的南车吉隆坡维保有限公司(CKM)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宣告诞生,专注于列车的维护保养。

    “当时是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套用,方案通过多方调研、咨询以及与业主交流才得以实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系统解决方案,客户的需求就是市场订单。”傅成骏表示。

    “4S店”落地,当地的轨道交通运营商用车的后顾之忧随之解决,目前已为吉隆坡动车组提供了3年的全天候维保作业,列车总运营里程近1000万公里。

    而“4S店”落地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4S店”聘用的员工约70%是当地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人的就业需求,也为当地带去了轨道交通的维保技术,可谓多赢。这种模式的成功,犹如“蝴蝶效应”一样,在全球市场泛起涟漪。

    在中国内地,2012年5月,株机公司率先在昆明开设轨道交通车辆“4S店”。在南非、土耳其、印度等项目中,客户在签下订单后,都提出了要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在当地实施维保或者开设“4S店”的需求。在刚刚签署印度3亿元地铁车辆合同中,就有为期4年的维保合同。

    从卖产品到输出维保服务,周清和认为,企业只有不断满足甚至超出客户的期待,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目前,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的商业模式已经升级到“输出产品+服务+技术+投资”的模式。

    周清和自豪地说:“这就等于不但主机企业能快速教会当地怎么造‘火车’,而且配套企业也同步教会当地人做零部件,通过轨道交通装备从整车、核心零部件到重要零部件的集群式‘中国智造’输出,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在当地的落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卖产品到提供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从高速、重载到绿色、智能,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的转型升级之路当下正顺风,未来更可期。 本报记者 文/图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