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提高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俗称“会考”)的3个科目成绩组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对考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各方如何应对为宜?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重视“会考”,避免严重偏科
市五十九中高二年级文综教研组组长王红强:由于语数外考试基本没有变,本次改革的重点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就是目前所说的“会考”。这次改革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
洛阳一中英语教师刘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避免严重偏科的一项制度设计,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目的是避免严重偏科。
市五十九中地理教师王秋婷:过去,由于高考就是指挥棒,各学校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轻视。如今,新高考改革方案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后学校应更加重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从“过关”变“选拔”
■教师观点:
“会考”升格后难度增大
刘岩: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难度较小,经过高考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有可能升格为“国家级别”,即统一难度。
王红强:2011年前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监考、阅卷标准已经开始按照高考标准进行,但题目的难易程度没变。未来,如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成绩,考试的难度会增大。
王秋婷:现在我省的高考制度还未出台,未来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该会比过去难,但与高考相比会简单,否则对选拔人才不利。
■教师预测:
“会考”将参照高考标准
洛阳市外语实验高中理化生教研组组长赵灵鸽:根据新高考方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变成“小高考”,成为评价学生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公平度必然提高,严肃性必然增强。
王红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肯定会参照高考标准进行,至少达到全省统一,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批卷。
学校和学生都应尽早作准备
刘岩:选择3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的是学生的选择能力。伴随着学生选择机会的增加,学校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分层教学和走班制。各学校需提前做好教学方式改革的相关准备,其中包括教学场地和师资的准备。
洛阳一中历史教师施长明:学校和教师要客观分析新模式带来的变化。教师需积极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情况,及早了解自己的副科学习情况,在高一、高二的学习过程中予以适当侧重;学校要重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可适当调整高一学年和高二上学期语数英与政史地、理化生的课程比例。学校应该及早着手,大胆探索,争取在新模式的一个周期(三年)内形成规范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王红强:考试次数增加,教师的考前辅导也会增加,负担会加重。语数英变得更加重要,这些科目的教学难度会增大,教师的工作量也会增加。教学组织方面难度也会超出预想,将来可能会出现教室不固定、学生不固定、教师不固定等情况。学校应一切从学生出发,适时调整教师配备,调整班级管理,逐渐达到最优组合。学生应该与家长、教师多沟通,制订出个性化的学业规划方案。 本报记者 王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