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洛阳·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四十年筑坝波澜壮阔 引清流入城福泽民生
中原企业家联盟在洛成立
敦煌研究院专家来洛采集信息
我市开展档案执法监督检查活动
将“11·22”打造成“金字招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故县水库:
四十年筑坝波澜壮阔 引清流入城福泽民生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李峰 张森 文/图
库中半岛层林尽染
故县水库全貌
人工开凿的挂壁山路
大坝泄水发电
群山共拥一泓碧水
    核心提示

    年内,从我市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故县水库向市区引水工程将开工建设,项目兼顾向沿线的洛宁、宜阳供水。预计2016年9月底,故县水库一库清水将流向千家万户。

    故县水库从1951年勘测至1993年竣工,40多年里三次下马、四次上马,最后一次施工前后跨度15年。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们带您走近这座熟悉又陌生,且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库,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建设史。

    筑坝治黄:

    “四上三下”,拦洛河治水患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水患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作为黄河一级支流,洛河调蓄对黄河防洪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两年后,洛河勘察选库就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这项泽被后世的工程,历经了“四上三下”的波折,勘察设计和建设过程跨越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1958年,大跃进运动轰轰烈烈,故县水库第一次上马。按照“一年滞洪,两年建成”的要求,洛阳地区抽调民工上万人,拉开水库大会战。到1960年,全国遭受自然灾害,资金、物资供应困难,加之设计标准低、技术落后,水库被迫停工,成为大坝建设史上的第一次“上马和下马”。

    1969年,国家要求故县水库复工,以减轻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同年,洛阳地区组建“故县水库民兵师”再次进驻工地,在否定爆破方案后,重新勘探选择坝线。仅仅一年后,全省为集中力量上黄河小浪底工程,故县水库又因故停建,成为第二次“上马和下马”

    1973年,故县水库第三次上马,并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到1975年,地质条件发现新问题,需要补充勘探,坝型迟迟难以确定,加之资金紧张,故县水库再次停工缓建,成为第三次“上马和下马”。

    1975年8月,台风引发淮河流域特大暴雨,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汲取教训,故县水库被列为水利部直属直供项目,1978年开始了第四次兴建。此后大坝建设再未中断。

    《故县水库志》的大事记中记载:1980年,大坝截流。1983年,补充地质勘测和坝高复核论证完成,决定修建混凝土重力坝。1991年,大坝下闸蓄水。1993年10月,历经“四上三下”的故县水库大坝工程全部竣工。125米的故县大坝成为当时全国十大高坝之一。

    据了解,故县水库大坝因突出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筑混凝土高坝难题,被水利部评为“优秀设计金质奖”。如今,故县水库与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陆浑水库“四库联调”,共同保障了黄河安澜。

    洛阳驰援:

    战天斗地,共患难结深情

    “磨剑十年建奇功,巍峨巨坝矗立雄,斩断洛水平湖现,河图再绘锁蛟龙。”1991年2月,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杨振怀在故县水库下闸蓄水前赋诗感慨故县水库建设的艰辛和成就。下闸仪式上,当闸门缓缓落下,数千名建设者和群众振臂欢呼,在场的不少人悄悄抹去眼泪。

    在故县,流传着一首民谣:“上了高山坡,两眼泪索索,上不完的山,下不完的坡,过不完的沟,趟不过的河。”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中施工,同样的工程量人们所付出的劳动量,要比平地施工多出两倍。1958年至1975年,故县水库前三次上马,均由河南省和洛阳地区主导,尽管因为资金短缺、地质复杂等困难相继停工,但在平整场地、修筑道路、完善生活设施等方面,为第四次施工创造了条件。其间,我市几乎全民动员,施工高潮期水库民工超过3万人。

    如今,在故县镇寻峪村边,还能发现很多废弃的窑洞。67岁的老支书刘双学告诉我们,寻峪村是个盆地,水浇地旱涝保收。1958年大坝第一次上马时,为了保护耕地、减少工棚建设费用,数万民工在山坡上打窑洞居住。而在大坝下游沟口,仍保留着一座废弃的横跨洛河的铁索桥。当时,工人肩挑背扛,把一袋袋水泥、一包包沙子运到坝上。

    跟着刘双学的脚步,我们在大坝以东不远的绝壁上,发现了一条人工凿出的挂壁山路。这条路嵌入岩壁,一侧是岩石,一侧是峭壁,峭壁之下滔滔的洛河水向东奔流。如今,这条仅容一人行走的道路已经人迹罕至,但它仍能瞬间把我们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刘双学说,这是没有用任何机械,全靠人力一锤一钎凿成的,在地质勘探和爆破人员疏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移民搬迁:

    万人迁徙,离故土建家园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每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背后,都有移民做出的巨大牺牲。故县水库淹没区30平方公里,涉及洛宁县12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6000多口人、卢氏县18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1.1万人。

    “如果没有到过移民搬迁现场,就无法真切体验迁移的震撼:祖坟前的长跪,一捧家乡土、一瓶家乡水的随身珍藏……”故县镇政府公务员李晓旭回忆,故县盆地是洛宁较好的农业区,灌溉条件好,人们都不愿离开。

    1987年,气象部门预报,度汛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做准备。故县和下峪两个乡的6个行政村需要迅速搬迁。由于河水阻隔,道路迂回,搬迁进展迟缓。当年7月,汛期临近,为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协调济南军区出动舟桥部队,在下峪镇西施村和河东村架起了两座浮桥。仅仅一周时间,附近4个村250多口人搬迁完毕,大量搬迁汽车、拖拉机、架子车通过浮桥运送人员和物资。

    在搬迁过程中,由于故县镇区恰好位于水库底部,原来所有单位都搬迁至现在的寻峪村。“在几次大的突击性搬迁中,全民上阵,大打‘人民战争’,洛宁全县参与移民的干部超过3000人。”李晓旭说,按照“边搬迁、边安置、边建设、边生产”的原则,移民安置点的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均做了全面规划,搬迁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

    引水工程:

    绿色发展,保水质惠民生

    故县水库建成后,在主要承担防洪、发电功能的同时,先后成立养殖公司和旅游开发公司兼顾经济效益。而故县水库大坝建设时,预留了取水口,为取用水库水源做好了工程准备,但长期以来均被闲置。

    近年,国家要求逐步减少地下水取水量,严格管控年度开采总量,在此形势下,开发利用地表水势在必行。根据引水工程规划,故县水库引水项目将从故县水库取水口引水,经洛宁、宜阳进入市区,输水线路全长130.08公里。工程通水后,每天可保障洛宁县5万立方米供水规模和宜阳县7万立方米供水规模,其余水量全部供给市区。

    今年5月,故县水库管理局曾组织了一次系统的水质检测。报告显示,检测的50项监测因子中,47项符合国家地表水一类水质标准。故县水库养殖公司副总经理李要林说,过去20年里,库区绿化和水土保持逐年推进,两岸已从过去裸露的黄土坡变为郁郁葱葱的水利风景区。此外,库区为了保护水质,并未扩充养殖规模,旅游资源也未进行深度开发,因此故县水库才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目前,市政府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的关于将故县水库调整为饮用水水源地的请示已获批。这意味着,今后库区将会进一步限制养殖规模和旅游开发,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将被限制投资,逐步实现绿色发展。

    今年,故县镇对库区沿岸的3000多亩土地进行了统一流转,发展林果产业,实现水土保持和经济利益的双赢。同时,我市将与洛河上游的卢氏等地加强协作,保护洛河水质,确保“一河清水入库、一库清水进城”。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