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旅游,城市发展中升起的“朝阳”
八面来风
强化培训每位员工都是金凤凰
看银川 想洛阳 谋发展
瀍河回族区:务实重干谋发展 民族团结谱新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4 年 11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瀍河回族区:务实重干谋发展 民族团结谱新篇
    (上接01版)

    农业休闲观光业初见规模。该区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紧完成310国道以北农业生态园、大同山庄生态养老社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培育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休闲养生等新兴业态;发挥近郊优势,加强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发展壮大花卉苗木、林果、蔬菜等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民族团结其乐融融

    现年70多岁的回族老人孙珍珠,独自住在金家街,无儿无女,老伴去世早,不久前还摔伤了腿。然而老人并不孤独,多年来,邻居、街坊们,不管是回民还是汉民,都主动照顾老人,接老人到家里住,陪老人聊天。像这样回汉亲情交融、互帮互助的事,在瀍河比比皆是。多年来,回汉群众居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心与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民族宗教无小事”,这是瀍河人的共识。近年,瀍河回族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促进了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4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该区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成立了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行政管理网络,在全区7个街道、1个乡、29个社区确定了89名民族工作联络员、信息联络员和政策宣传员,形成了民族宗教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网络体系。同时,该区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举办民族干部培训班,加强民族干部的培养,让民族干部真正起到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维护各族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积极建言献策,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民族群众幸福指数。该区始终坚持将改善民族生活环境、落实民生保障政策、提升民族群众文化水平和幸福指数,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自2009年以来,该区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对辖区卫生、饮水、教育、交通等进行重点投入,先后完成了6个民族村的道路、饮水项目,解决了民族村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修建民族村道路近40公里,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帮助民族学校修建教学楼、添置教学设备,加强民族学校软硬件建设。通过努力,该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23207元和11863元。

    “56个民族是一家,在瀍河回族区,各族群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瀍河回族区区长赵振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推进全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工作组将居民楼通往马路的道牙修成缓坡,解决居民出行困难;在背街小巷安装摄像头10个,实时监控,确保居民出行安全;路窄消防车进出不便,在社区道路两旁及生活区安装消防器材23套,紧急情况下居民可以敲开消防箱进行自救……”近日,瀍河回族区金家街社区负责人刘青玉看到辖区可喜的变化,高兴地说,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工作组进驻金家街社区,经常与居民拉家常,倾听民情民意,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这是该区教育实践活动转作风、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瀍河回族区213个基层党组织5865名党员广泛参与,积极行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牢牢把握“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原则标准,扎实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 “四风”,直面“问题清扫”。该区坚持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突出问题导向,持续聚焦“四风”,对照“四面镜子”深查细照,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取信于民、以整改落实寻求突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活动开展以来,该区各级领导班子共确定整改事项964项,已完成852项,正在整改112项;班子成员整改事项1886件,完成1521件,正在整改365件;精简全区性各类会议8个,文件、简报同比减少44%,文山会海现象得到有效纠正;前三季度压缩“三公”经费296.3万元,同比下降39%,清理退腾办公用房6295平方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得到大力弘扬;合并考评项目10项,撤销考评项目8项,检查评比更加科学;查处违反工作纪律单位12家,问责22人,曝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违纪人员21名,为官不为、庸懒散拖、冷硬横推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干部队伍的作风面貌、精神状态、工作效率明显改善和提升。

    深入基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落实民生工程,回应群众期盼,采取有力措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和变化。该区紧扣区情,创新载体,确定了18个软、乱、穷、产业、民族“五类”村(社区),县级领导带队分类进驻,在全区深入开展“五进”活动,帮助各村(社区)解决民生问题,推进项目建设,拓宽富民之路,夯实执政基础。活动开展以来,该区共摸排问题72个,化解矛盾纠纷86起,处理信访案件5起,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79个。围绕基础设施完善,该区改造提升道路2420米,改扩建城市道路4条,提升背街小巷21条,改造旱厕330个;围绕经济发展,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3个,启明东路清真食品餐饮一条街改造提升工作全面完成;围绕民生保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建成政府主导的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个……

    完善机制,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瀍河回族区始终把建章立制作为解决“四风”问题的治本之策,将立足当前抓整改与着眼长远建制度紧密结合,按照“精而管用”要求,坚持“废、改、立”三措并举,强化建章立制工作并狠抓执行。活动之初,该区就及时出台了规范会议管理、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加强调查研究等制度,完善了公务用车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等措施。同时,该区对1978年以来区委出台的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废止、修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该区还结合工作需要,新建了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机关执行力、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勤廉考评等10项制度,初步建立了便于执行、便于监督、便于问责的制度体系。活动开展以来,该区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做好“废、改、立”工作,共废止不适用制度96个,修订完善制度132个,新建制度143个。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和强化制度执行力,党员干部对权力有了敬畏,对责任有了担当,行为有了规范,按规矩办事、按规定用权的意识明显增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对经济新常态和从严治党的政治新常态,瀍河回族区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科学统筹好各项工作,把作风建设的成效转化为推发展、促改革、保稳定、惠民生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本报特约记者 王少峰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