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城俯瞰图 |
|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天堂、明堂 |
|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记者 曾宪平 摄 |
|
编者按
昨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洛阳:两千年梦汇于斯》,报道我市厚重文化增辉丝路东方起点城市,盘活资源巧借丝路重大机遇再发力,放大机遇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做法。本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现辖1市8县6区,1个洛阳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公里,总人口692万,其中市区人口193万。
洛阳是千年帝都、文化圣城。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双申遗”任务的城市。洛阳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高速铁路、载人航天、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中都有“洛阳制造”和“洛阳技术”。洛阳承先天之赐、借地利之优,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先后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走进洛阳的历史,仿佛还能听到隋唐洛阳城定鼎门的驼铃声声。洛阳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新亚欧大陆桥及郑新欧国际货运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斗转星移,两千年来的梦想汇集于斯。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的建设中,厚重的洛阳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城市,承载起千年的梦想,正在以新的担当和作为再铸城市新辉煌。
厚重文化增辉丝路东方起点城市
9月18日,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作为国内4个参与城市之一,洛阳承办的“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交汇的城市”展览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驻法使节和游客的目光。
让洛阳成为本次国际展览焦点的,不仅仅是洛阳馆展出的精美丝路文物,更重要的是流淌在这座城市背后的悠久历史。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四大圣城”之一,“河出图、洛出书”,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都诞生于此,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
随着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作为全国唯一的“双申遗”城市,洛阳新增5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世界文化遗产达到3项6处,成为国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较多的城市之一。
作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古代亚欧大陆间以丝绸为大宗贸易而开展的长距离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丝绸之路以洛阳为起点,经中亚向西到达地中海地区、向南延伸至南亚次大陆,分布于横跨欧亚大陆东西长约1万公里、南北宽约3000公里的区域内,是人类历史上交流内容最丰富、交通规模最大的洲际文化线路。
古代的政客、商人从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翻越天山,走过戈壁荒漠、横跨欧亚大陆,写下了绵延不绝的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篇章。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沿线重要城市,洛阳长期作为汉唐都城所在地,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和源头,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和重要的文物遗迹。
丝路申遗的国内22处遗产点中,河南省有4处,其中洛阳就占了3处: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它们代表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是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历史价值的集中体现。
其中,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分别作为汉魏时期的帝国都城和隋唐时期帝国都城的主入口,是汉唐时期都城的代表性遗迹;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加上陕县的崤函故道,分别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关隘和道路遗迹,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防御及交通遗迹,构成了城、门、关、道这一内涵丰富、完整的丝绸之路要素体系,突出地反映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价值和特点。
洛阳人看洛阳,总会以历史文化资源而骄傲自豪。外地游客看洛阳,不免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座城市的历史太厚重,看不完,更看不够!”
盘活资源巧借丝路重大机遇再发力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洛阳曾6次进入国际大都市之列,创造了商贾云集、物流天下的辉煌,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更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