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云飞 特约通讯员 石智卫
带妻子到尚未入住就已被征收的魏家街老宅婚房,重拾恋爱时的记忆,是老城区西南隅年轻人张瑞结婚一周年纪念日的纪念方式。他选择这一特殊的纪念方式,是为弥补自己未能在老宅里完成人生重要仪式的遗憾。
张瑞婚房的故事,要从去年9月说起。
去年9月26日,是张瑞举行结婚典礼的吉日。家里提前把老房子重新装修,等待新媳妇进家门。不想吉日还未到,在社区工作的父亲张建利接到消息:包括老宅在内的古城东南隅片区、西南隅片区要配合古城保护和整治项目启动征迁,从9月9日起签订征收补偿协议。
“眼看就要结婚了,婚房也准备妥当,这个时候说搬就搬,全家人都懵了。”时隔一年,张瑞的语气很平静。张瑞一家是古城的老门老户,上下四代人都生活在魏家街。按老城的传统,男孩子娶媳妇要进自家门。尽管老宅空间不大,条件有限,但全家还是难以接受租房结婚。
张瑞的奶奶是个讲道理的明白人。她心里清楚,如今的老城到底是落后了,眼看周边别的地方居住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好,自家住的老街老房基本没啥变化,所以,古城改造是老人一直期盼的事。然而,当唯一的孙子结婚遭遇征迁,她心里的坎儿还是过不去。张瑞知道父亲为难,没有把不情愿挂在脸上。而母亲心直口快,还与父亲为此吵嘴生气。
“张瑞是你的独子,也是我唯一的孙儿,你在社区工作,去跟领导好好说说,咱没啥过分的要求,办完婚事马上就搬。”老人把张建利拉到房间,向儿子请求道。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带头‘开后门’,就难以服众。我们家一定不能拖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后腿。”张建利无奈,只好请来孩子的大伯和姨妈分头去做家人的工作。
再三权衡之后,张瑞先答应下来,并且主动去说服即将过门的未婚妻。张瑞小两口识大体、顾大局,也让奶奶和母亲松了口气。9月10日,张瑞随父亲到社区,郑重地在征收合同上签了字,成为古城房屋征收第一批签订合同的居民。
结婚在即,父亲张建利仍整日忙于征迁难以抽身。张瑞就和母亲四处打听房源,最终选择临时租住黄梅路一栋民居。
时间仓促,出租屋根本来不及好好装修,只是搬来了当初置办的结婚家具,粉刷了墙面,地上铺了层地板革。9月26日,婚礼如期举办,热闹而喜庆……
张瑞告诉记者,房屋征收时他选择了货币补偿方式。“征收补偿方案非常人性化,除房屋征收补偿外,政府还考虑了附属物补偿、搬迁安置、停业损失等,就连搬迁后的物业费和中小学生交通费也都逐项补助。”张瑞说,算上各种奖励和补贴,108平方米的老宅置换来金额可观的现金。前不久,他用部分补偿款置办了一处更大的房产。很快,小两口就会乔迁新居,日子也将越过越美。
现在,张瑞明白了,新房搬迁是他全家幸福生活的新开始。魏家街的老院落,留着他太多关于亲情和爱情的故事,这里按照历史原真性进行古城复建,也将让他留住乡愁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