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洛阳·洛龙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宜居洛龙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1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宜居洛龙
休闲广场健身乐
如今都追“文明星”
文艺演出真热闹
宜居社区建起来
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分金沟社区芳容初显
    灰白色调的联体“别墅”,每户都拥有入户车库、户内楼梯,以及上下3套相仿户型的住宅,既有“高大上”的外观,又能满足三世同堂的居住需求。近日,在毗邻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的分金沟社区建设工地上,26栋汉魏风格联体住宅主体已全部完工,室内外给排水、电路管网、道路硬化、休闲健身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完工。洛龙区白马寺镇分金沟村是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已芳容初显。“我经常晚上散步过来转转,看着这楼一天天盖起来,盖得这么漂亮,真高兴啊,就盼着能赶紧住进去。”村民李嘉说。

    今年以来,洛龙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搞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该区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宜居城区的重点工作来抓,健全组织、突出重点、强化投入、创新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村庄有规划

    今年以来,洛龙区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推进规划成熟的村民安置小区建设。目前,梁屯小区正进行主体施工,龙跃小区一期主体施工至15层~19层,龙康小区练庄组团一期主体封顶,裴村社区一期单体基本完工,龙诚小区杜村组团主体完工,安乐王庄小区建成完工,丰鑫社区一期主体完工,潘寨社区正进行室外工程收尾工作,龙盛小区商屯组团正进行室内外工程建设,八里槐社区5栋楼主体封顶。

    据了解,自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建设以来,洛龙的城区建设进程飞快,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是,该区目前仍有将近一半的土地属于农用地,总人口的1/3属农村人口,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仍然很大。即使是搬进新盖小区、脱离土地耕种的群众,也普遍具有村民和居民双重身份。与其他城区相比,洛龙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显得意义尤为重大,任务也更重。

    因为惠及群众多,洛龙区非常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该区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议,对美丽乡村工作做出部署;结合实际及时制订了《洛龙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落实;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强力推进工作开展。

    因为任务重,走好第一步就尤为重要,而洛龙区把前期的村庄整体规划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为建好试点村,该区特意邀请浙江大学教授带领规划团队,多次实地深入调研,因地制宜编制长期发展规划。

    同时,该区还通过组织培训课、外出学习、召开推进会等多种形式,与镇、村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对规划中存在的规划标准低、规划不全面等情况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同时,规划还充分考虑村民的建议,力争建设群众心目中满意的美丽家园。

    2    环境美如画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洛龙区围绕文化设施、乡村道路、环境卫生等进行了一系列标准化建设。

    休闲广场标准化。近年,洛龙区将农村文化休闲广场建设、文化墙建设等作为重点,纳入区级重点项目建设中,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目前已完成重点项目10个,共计投入资金420万元。其中,安乐镇投资70万元,在水磨村和郑村新建2个综合文化休闲广场,配备健身器材、标准化篮球场,并进行了高标准绿化。

    条条大路通到家。该区大力开展农村道路整治提升活动,辖区内各镇(办事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补、培、清、涂、喷,平、砌、铺、栽、整”为主要整治内容,对辖区内道路及两侧进行了全面整治提升,共打造区级精品线路2条、镇级精品线路12条。该区各级累计投入资金750余万元,修补路面9100平方米,新植补植树木、花卉34000株,美化墙体24000平方米,全区农村道路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垃圾中转有保障。该区积极推进农村垃圾中转站建设,对全区已建成投用的12座农村垃圾中转站加强管理,确保每天正常投入运行,切实发挥好垃圾处理的重要作用。今年,该区共计划投入垃圾中转站建设奖补资金1230万元。

    保洁机制长效化。为使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真正落到实处,该区认真组织开展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三项活动”,即保洁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保洁责任公示牌及规章制度上墙,保洁员注册登记及工资按月造册,真正落实保洁员待遇,提升清扫保洁质量。目前,该区27个村正开展此项工作。自今年起,该区投入的长效机制经费由往年的100万元上升到200万元,各镇(办事处)也相应增加了长效机制经费的投入。今年以来,各镇(办事处)累计投入资金120万元,新购置各类垃圾清运车42辆,大大增强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能力。

    3    示范精品化

    示范先行,精品带动。洛龙区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围绕示范点,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景区,把庭院建成景点,积极打造精品村、亮点村。该区采取突出重点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建设思路,重点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2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区级美丽乡村,以及一个美丽乡镇,并围绕示范点村庄打造2条示范线路。目前,该区美丽乡村工作全面铺开,逐渐在全区形成个个皆亮点、处处都美丽的城乡环境。

    漫山遍野灿烂的田园风光,天蓝、山青、花香、果甜。龙门镇王山村由过去村民居住分散、出行困难、经济落后,到现在住别墅、开汽车、享田园之乐,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们的心里也更敞亮了。目前,王山村搬迁小区三期300多套住房主体已完工;建成水冲卫生厕所一座,已投入使用;新修建成道路3条,共长1200米;对王山路及樱花大道两侧进行了高标准、高规格绿化;文化休闲广场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该村在规划建设中还注重扩大和提升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园的规模和档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精品村、亮点村。

    4    产业特色化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对农村特色文化的最大挖掘和呈现。洛龙区在规划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规划发展项目,避免建设千篇一律。在具体建设中,该区指导各村挖掘历史文化,注入旅游、文化、生态等相关元素,突出不同风格的地域传统文化;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抓好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白马寺镇分金沟村利用传统手工艺优势,注重扩大仿古金银器加工规模,打造仿古金银器一条街,形成集加工、工艺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运作模式,同时利用毗邻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的优势,规划建设仿古汉阙、仿古牌坊等景观,并对老村民宅进行汉魏风格改造,使之融合形成大景区,充分结合景区服务优势吸引旅游资源,转化为该村的经济效益。

    结合地域优势发展服务业。关林镇皂角树村、二郎庙村、练庄村等,多年来围绕关林市场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村域经济不断壮大,村民受益良多。古城办事处在搬迁后,围绕河科大、洛阳理工学院等院校,大力发展餐饮、商贸等服务业,村民先后开起了超市、餐馆、服装店等,生意红火,收入不断增加。

    5    投入多元化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个系统的惠及全区群众的民心工程。洛龙区为破解在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瓶颈,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外,还积极探索长效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吸引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共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

    为保障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展,该区在保证原有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农村环卫长效机制建设和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奖补资金不减的基础上,从旱厕改造、农村垃圾中转站建设、污水治理3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旱厕改造方面,该区按照区、镇两级各补贴一半的标准,2013年至2015年每年配套旱厕改造资金60万元,各镇自筹60万元;在农村垃圾中转站建设方面,2013年至2015年将共计提供以奖代补资金2000余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每个奖补40万元,垃圾压缩设备每套奖补46万元,垃圾运输车每辆奖补34万元;在污水治理方面,2013年至2015年,将共计投入污水治理项目资金1200万元左右。

    此外,自2014年开始至2016年,区财政每年将再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区、镇级各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该区在充分调研后,要求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任务的镇每年拿出不低于50万元的专项资金,有区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任务的镇每年拿出不低于30万元的专项资金进行配套,确保建设顺利推进。

    6    文明传佳话

    村庄建设呈现的是外表和形式,文化多样、精神富足、生活美好才是灵魂。洛龙区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还鼓励各镇、村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技艺,打造丰富的文化大餐。同时,该区开展了以道德评选为载体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不断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

    文化遗产能传承,民间传统得发扬。该区开展多层次摸底、调研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洛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组织“曹屯排鼓”“狮舞表演”等传统节目参加全国大赛,获得优秀表演奖;白马寺镇孙村非遗项目“十六挂秋”参加中国第11届民间艺术(秋千)山花大赛,荣获首届全国秋千展演活动金奖;楼村非遗项目“海神社”表演,多次参加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还曾与德国现代电子乐队联袂表演了宫廷乐曲节目,获得中外观众的高度评价。

    文化活动天天有,精神生活日日新。该区在全区127个村积极开展电影、戏曲、文艺演出下乡活动;利用区文化馆、图书馆,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农村文化服务、培训指导活动,形成文艺培训常态化制度;发动各镇、村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各类群众文艺团队机构,规范管理镇(办)文化志愿服务大队及村(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志愿活动。

    文明“追星”春潮涌,乡村和谐树新风。自去年8月以来,洛龙区按照市文明办《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区各镇、村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从创业致富、道德风尚、诚实守信、重教尚文、家邻和谐、文明新风、热心公益等方面制定贴近群众的标准,为获评的文明户发奖品、戴红花、拍照片,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农村群众争当文明户、追求文明生活的积极性。

    本报特约通讯员 田亚峰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