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3月11日 星期

合纵于终 负才途穷
——苏秦:才智超群的纵横家(下)

□朱宏卿

核心提示

战国时期,所谓的“纵横家”,不外乎两个人,即苏秦、张仪。两人各自施展“合纵”“连横”之术,将战国晚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评价:“此两人真倾危之士!”

有人说,苏秦的“合纵”是被张仪的“连横”之术破掉的,而且苏秦为人反复无常,他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朱宏卿先生指出,太史公为苏秦立传说得明白:苏秦才智过人,却是一个失败者,但,难道失败者都该被辱骂吗?

合纵十五年,六国安定了十五年,苏秦功不可没。从苏秦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肯定他是一位战略家、军事家、外交家。在他之前,谁做到了这一点?如果说仅仅依靠三寸不烂之舌,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宏业的。在这里,我们可暂时排除苏秦强烈的利己思想,从客观的意义去分析,苏秦是杰出人才,说他是洛阳才子恐怕不会有人反对吧?

苏秦对中国读书人影响深远

苏秦虽然有才,但他反复无常,以个人的私利作为行为标准,成为“纵约长”、挂六国相印之后,他的趾高气扬就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了。

当他胜利完成游说使命,身居高位,回赵复命,路过洛阳时,周显王听说他来了,心里害怕——害怕过去对苏秦的冷漠和轻视会引起其不满,于是派人“除道”,到很远的郊外去迎接他。他的妻子和弟弟不敢仰视他,十分卑微,这同他从秦返家时的情形迥然不同。苏秦笑着问他嫂子:“为何前倨而后恭也?”他的嫂子十分干脆而坦直地回答:因为你官做得大,银钱多呀!

苏秦听了,禁不住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于是他得出“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我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假使我刚开始就在洛阳有二顷良田,日子温饱,哪能有今天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的结论。

这一结论,影响是很深远的,中国的一部封建社会史,一部读书人的奋斗史,无不证明做官聚财的至高无尚的重要性。做了官就有了钱,就有了享乐的资本。隋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全中国的读书人都向官位上投奔,从隋至清,选拔出十万进士,无数的举人、秀才,数不清的读一辈子书应一辈子试而一无所获者,他们心里到底想些什么?“士农工商”,士在首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化了读书行为。当然,这一切不能归罪于苏秦,但苏秦的实践确实起到了示范作用。

死前的最后机智

秦采用“连横”策略对付苏秦的“合纵”,各个击破,苏秦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挽狂澜于既倒,于是苏秦到了穷途末路,各国议论他为“卖国反覆之臣”。他的行为又不检点:在燕国同燕易王母通奸;后逃到齐国做了客卿,但仍不知明哲保身,又同齐大夫争宠,因而被刺杀。本来齐湣(mǐn)王是喜欢苏秦的,苏秦遇刺,齐王大怒,下令搜捕刺客,但无法抓到。

身受重伤的苏秦,仍然未失去他的机敏,他对齐王说:“臣死,车裂臣以殉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是则刺臣之贼必得矣。”这种刻毒的阴谋,只有苏秦才想得出来。当然,刺客上当了,受到了惩罚。苏秦死前的机智又一次闪光。

太史公为洛阳才子“秉笔直书”

唐代诗人贾岛经过苏秦墓后写了一首诗:“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今日凄凉无处说,乱人秋尽有寒云。”诗人将六国兴亡全推到苏秦身上,这就有点夸大了。在中国渴盼大一统的形势下,苏秦的肩膀显得太柔弱了。他尽了最大的力,他做了他能做到的一切,他的一生既轰轰烈烈,又凄凄凉凉。不久,秦统一了六国,苏秦在秦王朝胜利的欢呼声中,名声也日益卑下。

苏秦的下场是可悲的。凭“三寸不烂之舌”,运用“纵横之术”,朝秦暮楚,缺乏坚定的原则立场,似乎属于“小人”之类,但司马迁站出来为这个他人眼中的小人讲些公道话,肯定他在历史上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苏秦列传》。他客观地评价苏秦:“……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话说得明明白白:苏秦才智过人,却是一个失败者,难道失败者都该被辱骂吗?

为苏秦讲好话的人不多。司马迁凭着自己高尚的人格,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深刻剖析,客观地记述了苏秦的一生,为洛阳才子“秉笔直书”,令我甚为钦敬!

面对苏秦,我要说的太多:苏秦是洛阳也是中国的人杰,苏秦留给后人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