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从空中俯瞰,洛龙区像一座美丽的“绿色公园”。
横卧洛河南岸、30多公里长的洛浦公园草木浓绿,杨柳依依;东边,15公里长的伊河生态廊道像绿色玉带绵延东去;南边,龙门山脉郁郁葱葱的森林如一道绿色屏障,紧锁伊阙;城区内蜿蜒曲折的景观水系及开元湖、凌波湖等9个人工湖,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和新区体育公园像散落的明珠,璀璨夺目,美不胜收。
近年,洛龙区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山水园林宜居洛阳”的目标,顺应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强抓城区内水系园林绿化提升工程,推进近郊农业生态化、观光化和高效化,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协调的新路子。
城区绿化造林再掀高潮
为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城区生态园林绿化目标,去年,洛龙区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种植法桐、银杏、广玉兰、雪松等苗木30余种25万余株,植被草坪面积5万平方米。
今年植树节,洛龙区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区直机关63个单位1280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红叶李、碧桃、樱花、大叶女贞等8000余株,种植面积110亩。
龙门大道是我市一条重要景观路。为保证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龙门大道达到预期绿化美化目标,开春以来,该区积极组织工作人员不分节假日,天天对道路沿线绿化带进行养护。
此外,该区还大力开展园林式单位、花园式庭院创建活动,要求新建小区绿地率在40%以上。2014年,该区共审核上报1家省级园林单位和小区、3个市级园林单位和小区。
精心打造伊洛生态长廊
水为城市增添灵气。伊河、洛河是洛龙区生态建设独特资源。该区强化洛河李楼、白马寺段及伊河李楼段的治理提升,高标准推进河道两岸生态廊道建设,进一步向东拓展洛浦公园和伊滨公园;全力保障洛河东湖、伊洛河连通水系建设工程顺利推进,为我市建设最佳宜居“北方水城”做出贡献。
以伊洛廊道绿化为亮点,在“线”上下功夫。该区投资1.2亿元,在二广高速公路、西南环城高速公路两侧数百米范围内,建设以生态林为主的景观廊道和高档次精品花卉苗圃,对白马寺、李楼、龙门、丰李、科技园5个镇(办),按照“宽度够、树种优、上档次、规格高”的要求,兼顾生态、景观效果,采用生态景观林和经济型防护林、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混交模式,营造近郊生态屏障,着力打造24公里环城高速公路风景带。
南部岭区生态农业织翠屏
春冬赏花观景,夏秋摘果品鲜。洛龙区围绕环城生态圈建设,积极打造“四个万亩基地”,即隋唐城遗址万亩森林公园、龙门西山万亩森林公园、李楼万亩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丰李镇万亩核桃基地,让近郊生态农业成亮点。
这些年,该区坚持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
——针对南部岭区土薄、少雨、种粮收益低的现状,自2011年开始,投资8000余万元,引导农户发展核桃基地。截至目前,该区建成核桃基地1.6万亩,种植优质核桃树50余万株。2014年核桃树开始挂果,每年可为农户增加收入5000余万元。
——围绕王城大道和洛栾高速公路引线,投资3.6亿元,打造15000余亩平泉生态园。依据南部岭区地形地貌,采用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观叶与赏花树种相结合,营造多彩生态屏障;按照抓品质、上规模,抓示范、强管理,抓改造、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实现了山、林、路综合开发,种、养、游立体经营。
——引进“兰卉”“阳光生态”“太阳雨”“春华秋实”等企业,以种植枫树、樱花、梧桐等生态观赏苗木和樱桃、草莓、油桃等瓜果为主,将赏花、采摘、休闲等要素有机融为一体,建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龙门西山万亩森林公园。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为建设生态宜居洛龙,洛龙区将生态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13233”整体战略布局,先后出台了《关于洛龙区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2014—2015年)的实施意见》《洛龙区扶持农业产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了政府要生态、企业要效益、群众得实惠三者有机统一。
2013年该区荣获“河南省绿化模范县”称号。2015年该区科技园街道办事处被省绿化委授予“国土绿化先进乡镇”称号。去年该区多项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些指标还处于全市领先位次。
在谈到下一步打算时,洛龙区委书记、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钢锤表示,将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加快三产融合步伐。一是积极配合搞好伊洛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洛河东湖工程、华夏文明第一河等水生态项目,让水生态建设成为该区惠民生、招人才、聚人气的新名片。二是持续完善农业生态园区旅游功能,不断巩固提升“四个万亩基地”。三是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年内完成37个高级达标村整治任务,新创4个省级卫生村、5个省级卫生小区。四是抓好碧水蓝天工程,加大治污力度,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宜居、人民更满意。 通讯员 田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