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8月6日 星期

“软措施”能否变成“硬规定”?

轻松假期 新华社 大巢 作

核心提示

又到暑期,又到休假的高峰期。几乎和天气同样热的是关于带薪休假的话题。

但仅仅讨论各种不愿休、不能休、不敢休,显然没触及问题的本质。

为何决策层屡次谈带薪休假?要保障休假权,就是增加假期天数那么简单?还有更多人关心,现在关于休假的“软措施”能否转变成“硬规定”?

先不说今年休没休成假,想想今后,只有深入的讨论才能保证今后的假休得更丰富,也更有保障。

数亿人如果带薪休假,那得是多大的消费动能

有心的媒体梳理,今年以来,决策层已至少4次强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最新的表述是在7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要求“推动各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休没休成假,其实不仅是个权益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这其实更是个需要重视的经济问题。

按现行规定,一个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职工,每年可依法享受最短5天、最长15天的带薪假期。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光建计算,2014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亿,而能享受带薪休假的人群主要为城镇正规就业人口。“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群至少有3亿多人。”他说。

在甘肃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志雄今年的休假经历可以作为这个人群带来消费动能的一个小样本。

得益于甘肃省兰州市发文要求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李志雄一家三口休了5天假。这是他工作8年以来首次完整享受带薪休假。

“身心完全放松,躲过了小长假的‘黄金粥’,感觉真好!”休假期间,小李全家吃住行游花了9000多元,相当于人均一天花费600元。

“如果带薪休假制度能全面落实,即使按照最低标准的人均假期消费数额测算,想想乘以3亿人就知道是个多可观的数字。”许光建说。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3年至2014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率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率都超过10%。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将超过6次,旅游投资和消费前景广阔。

“带薪休假不等于举家出游,但休假和出游之间有着很高的交集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能保证休假,就意味着能释放出新的消费动能。”许光建说。

“工作15年,才能有15天带薪的假,这得怎么熬啊。”80后小伙儿廖俊杰的想法在80后、90后中其实很普遍。

“假期多少,如何调整,是个需要系统考虑的事情。按我们现有的发展阶段,一味和发达国家比假期长短其实没什么意义。”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说。

在他看来,如何科学调配,避免让几个集中的假期比如黄金周成为民众吐槽的沸点,其实更关键。

“科学调配,错开高峰、避开人流,既有利于保证休假和出行的基本舒适度,也有利于避免对一些基础设施的过度消耗。”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刘思敏说。

能在“错峰”和“灵活”上做好文章,比简单增加假期天数更有效,刘思敏说。

想休好假,相关行业还该怎么“一路小跑”满足需求?

旅游投资和消费,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带薪休假有望撬动的消费蛋糕虽然很可观,但就像休假对不少人还是“纸上福利”一样,要想化“福利”为“红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钱、有时间还不够,还要满足人们的消费意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魏小安认为,在可自由支配收入满足的前提下,即使带薪休假制度全面落实了,也只是使人们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消费意愿能否转化成消费行动更需要重视。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从11.02亿人次增加到36.1亿人次,翻了两番多。

但每逢节假日,都可看到网友晒出景区“人山人海”、高速公路上汽车“停车场”等等,以及“黑导游”“票价高”等各种抱怨。

一些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旅游业的产业链不齐全、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导致游客舒适度不高。国内度假产品如果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度假需求,也难以充分激发旅游消费活力。

8月下旬,重庆女孩潘雪打算带着爸妈去云南丽江体验一回“帐篷营地”。“普通的酒店住多了也都一个样,旅游嘛就是想体验不一样的东西,还可以亲近大自然,老人也喜欢这样的方式。”

同样喜爱旅游的上海白领魏英则抱怨国内景区到处可见几乎同样花色的旅游纪念手绢。“在湖南叫‘湘绣’,在南京、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叫‘蜀绣’,无非是名字不一样。”她说。

在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潘雪和魏英的经历显示中国度假出行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

“旅游是一种市场行为。旅游经济的运行,是以游客的到访为前提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仅有风景是不够的,解决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期间的满意度问题,一个目的地的形象才能构建起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才能够渗透下去。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建议,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后,各地还需根据地方特点,挖掘当地乡村民俗、节庆活动,面向不同的人群,包装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体验类产品;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念,发展智慧旅游……

在魏小安看来,度假出行新业态的发展也需要高度重视,比如房车、游轮、游艇……“有些现在看来属于小众的领域,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出现井喷式的增长。一方面,这部分新兴的旅行度假人群人数可能增长很快;另一方面,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营地、泊位等等,还可以拉动旅游投资。”

“解决能不能休和怎么休好的问题,同样重要,要同步考虑。”许光建说。

2020年基本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休假何时不再成“假”休?

新华网最新发布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表示从未享受过带薪休假的占72.3%,表示休过一次假的占13.9%,仅有7.8%的人表示休过3次假。

现在公众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假能不能休得成的问题。在700份调查问卷中,没休成假的原因中,表示“上司和同事都没休,想休但不敢休”的占22.4%,“每天各种忙,想休但没时间休”的占22.3%,“担心休假会影响发展前途”的占9.7%。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2014年年底调查显示,过去3年内,当地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八成以上职工能够享受带薪休假。内资私营企业三年内享受过带薪休假的职工不到一半。小微私营企业多数没有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专家认为,要将带薪假期真正落实到生活中,首先要提高对“休假权”的认识。同时,要有“硬措施”改变休假权遭遇“软落实”的困境。

首先应增强休假意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文军认为,休假权的落实需要算“经济账”和“居民感受账”,提高职工和单位双方对“休假权”的认识,不能只盯着经济利益。

今年年初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楼嘉军表示,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认为,落实带薪休假不仅要加强对这一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提供职工休假权保障方面的法律援助,还应借鉴法国等外国经验,积极考虑将带薪休假明确写入法律,并对违反带薪休假制度的单位或个人有明确的制约措施。

在推广带薪休假制度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具体国情,不能一刀切,而是鼓励不同地区、行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有差异的带薪休假制度。

一些地方已经有了休假模式的新探索,推出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假期设置。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州庆期间不仅放假调休五天,还将州内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景区景点针对州内居民设立免费开放日;中国人民大学多年来坚持“春假+五一”8天长假模式,为学生创造额外的悠长假期;今年,兰州、哈尔滨等地也先后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休假的实施细则,以增强带薪休假的“带头效应”。

“保障职工休假权,其实是让职工在改革进程中能真正具有‘获得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楼嘉军说。

“到2020年基本落实,不等于现在可以空等5年。”楼嘉军说。(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