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8日下午,“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宣讲高校行”活动第三站走进洛阳理工学院。“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受团市委邀请,为家乡洛阳700多名青年朋友作了主题为“人生奋斗与职业选择”的主题演讲。其间,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聊经历、谈创业、说“互联网+”。
1 “二次创业”:立足岗位也能创新
记者:您42岁离开新东方,重新创业,您的动力是什么?
陈向东:选择重新出发,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有不同的体验,这是其一。其二,我自己在教育行业打拼这么多年,今天,在移动互联的风口之下,我在想移动互联和教育的结合,是不是有更大的机会,能够服务到更多的个体老师和中小教育机构?我想,基于这两个最本质的原因,我才会选择重新出发。
记者: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头正劲,您认为创业者需要作哪些准备?
陈向东: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找准方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创业,但是毫无疑问,如果说真正想创业的话,我觉得应该有三个准备。第一,要在你创业的领域里,有着相当的积累;第二,你要有迅速组建团队、聚集人才的能力;第三,要有坚持不懈,不放弃,敢于打拼,不怕失败的精神特质。
记者:您认为如何引导企业、个人实现“二次创业”?
陈向东:我认为不外乎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你自己当一把手,组建团队创业;第二种是加入一个团队和别人一块创业;第三种,我觉得,你到一家大公司去学东西,用创业的心态去做事,把每一件事做好,积累经验,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叫创业。
“二次创业”其实就是from zero to one(从零到一)。只要你把你在岗位上工作的每一天,做出的每个决策,尽量放到一个零的起跑线上去思考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2 “互联网+”:关键在于认知互联网思维
记者:您之前在新东方做的是传统教育,如今的“跟谁学”则是互联网平台,您是如何想到将互联网和传统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陈向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要想富,先修路”,言外之意是有了路就能走出大山,走向城市,走向富裕。今天,4G、Wi-Fi、智能手机普及,未来几年全世界可连接的设备预计达到450亿部,互联网可能就像是水,是空气,变得非常重要,成为基础设施。以前,要想富裕,是人和人的连接,今天,我觉得不仅需要人和人的连接,还需要设备和设备、人和设备的连接。而互联网就是一根管道,很好地促成了连接。“跟谁学”,就是一个平台,将老师、学生和设备无缝衔接。
记者:洛阳是一座工业城市,传统行业众多,在“互联网+”的风口下,您认为传统行业如何借助互联网转型升级?
陈向东:我觉得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传统制造业、传统行业的一把手,要有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一把手只有能够真正认知互联网的特质之后,才能找到路径和方向。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特质,是平等,是用户体验。一家公司之所以伟大,在于用户认为它伟大,而用户之所以认为它伟大,是因为用户的声音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一定要记住一点,一定要让用户第一时间和你互动,你离用户越近,你的产品就越能够走进用户的心,你的产品才能够打开市场。
第二件事就是学习,全世界都在谈信息化、互联网化,很多企业都在作调整,洛阳的企业应该多向外地做得好的企业学习,与互联网企业寻求合作。作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应该站在未来做出今天的决策,如果没有学习能力,洞察不到未来的话,就会落后。
第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是,在企业内部弘扬执行力,转型升级、做“互联网+”,有了目标、方案之后,怎样在企业里面层层分解,让大家贯彻执行下去,非常关键。在互联网时代下,谁执行得越快,谁就越能打胜仗,越能接近成功。
本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秦卫红温利涛 文/图
▶▶ 相关链接
陈向东其人
陈向东,1971年生,洛阳市新安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商学院校友,数家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1988年至1998年,陈向东在新安县铁门一中、县第一高中工作;1999年年底加盟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10年11月任集团执行总裁,2014年1月辞去新东方执行总裁职务;2014年6月,创办“跟谁学”,仅6个月即完成5000万美元A轮融资,创造了中国创业公司A轮融资纪录。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