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2月14日 星期

“红薯大王”的产业经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郭新建

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四,宜阳县韩城镇如往常一样在薄雾中迎来清晨。按照农村习俗,这天要“扫房子”,“红薯大王”张作帅早早起床,来到自己的粉条加工厂。

春节前是红薯和粉条销售旺季,张作帅每天都要在城乡之间奔波。即便如此,他依旧遵从习俗,从忙碌的经营中抽身,到厂子里来洒扫庭院。厂子虽不大,但每年从这里销往各地的鲜红薯、淀粉和粉条价值近2000万元。

“我的一生都在跟红薯打交道。”张作帅说,小时候过穷日子,生活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后来,日子渐好,他就在家门口办了个红薯粉条加工作坊。2012年后,他开始流转土地、兴办合作社、上马新设备,每年销售、加工红薯1000万斤,成为当地有名的“红薯大王”。

来到张作帅颇为现代的办公室,各种匾额和奖状挤满书架。最具含金量的3块分别是:“全省十大优秀职业农民”“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中原甘薯产业交流大会‘好吃红薯’评比一等奖”。

先说“全省十大优秀职业农民”称号。

传统劳作凭的是经验,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实则不然,种地是项技术活。”张作帅说,早年他开办粉条作坊时,每年种三五亩,亩产一两千斤,挣不了钱,也赔不到哪儿去。上了规模后,就不能再走老路子,这两年,为引良种、学技术,他跑遍了山东、江苏等红薯种植先进地区交流取经。在市农技推广部门帮助下,他一边试种新品种,一边探索新技术,红薯亩产超过6000斤。

不仅如此,张作帅的合作社累计带动农民200多户,发展红薯1000多亩。在他的争取下,全市职业农民培训的红薯班办到了他的合作社里,先进的种植理念让合作社农户醍醐灌顶。前不久,张作帅因技术功底好、带动作用强,被评为“全省十大优秀职业农民”。

再说“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搞农业,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出路在于适度规模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张作帅相继流转土地800多亩,耗资300多万元上马大型粉条加工自动化设备,并注册了“薯门薯路”商标,形成集红薯育苗、种植、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如今,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成为本土农企崛起的生动样本。

最后说说“中原甘薯产业交流大会‘好吃红薯’评比一等奖”。

人们对食物的诉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张作帅深谙这个道理,只有保证质量安全,才能保证效益回报。在红薯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他都追求绿色化生产,减量使用化肥、农药,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红薯和粉条的味道和品相比起普通产品更胜一筹。“品质好,价钱卖得上去,自然也不为利润发愁。”张作帅说。

对于张作帅来说,关于红薯的记忆是有味道的,从前是生活所迫的涩,如今是信心满满的甜。从偏信经验到倚重技术,从小打小闹到规模经营,从粗放生产到质量安全……其实,从张作帅的身影中,我们不难透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