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种好道北“梧桐树”,引得八方“凤凰”来
“拓宽城北发展空间”,是老城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又一重大战略。此举不仅造福城北地区的广大群众,更将为老城区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空间。
“俺们安置房小区周边就一条经三路,不太方便。”刚搬入中沟村安置房小区中鑫家园的居民期待周边道路尽快修通。随着洛北区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逐步完工,但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015年年底,老城区道北区域路网建设全面启动,涉及24条道路,总长22.79公里,共投资12.79亿元,预计2017年上半年全部完工。道北路网建设,除了完善城市路网结构,还将大大缓解该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
在经济“寒冬”中,资金筹措难,成了许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瓶颈。道北区域路网建设工程是如何撬动资本、推动建设的?
老城区发改委主任徐锡胜介绍,为推动道北区域24条道路建设,老城区采取自筹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争取中央资金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其中,市、区两级建设7条道路,投资6.33亿元;争取中央资金建设项目11个,投资2.73亿元;政府与社会合作资本PPP模式项目6个,投资3.73亿元。
如果路网建设是“强筋健骨”,那么大物流产业的布局,就是“修炼内功”。
近两年,老城区全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北邙地区电商、快递、物流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洛阳格力电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洛阳金燕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相继投入使用,特色明显、产业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物流电商集聚平台正在形成。同时,老城区依托丽景门“河洛汇”创客空间载体,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等落户该区构建众创空间,强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此外,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邙山体育公园和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庄王山文化公园已破土动工,如同两个巨大的“绿肺”,将进一步提升道北地区绿化水平。
杨劭春说:“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道北区域路网的全面铺开、现代物流产业的布局、城区景观公园的建设,一方面为了保民生,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更多项目落地,助推道北区域经济发展。”
民生花销占八成, 把钱用在刀刃上
老城区各级各部门早就形成了一个共识:把钱花在民生上,就像好钢用在刀刃上。
数据不会说谎。
2015年,老城区民生支出达7.5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7%。虽然钱袋子并不“鼓”,老城区却将财政支出投向市政路网、配套基础设施、保障房、文化教育等民众关切的领域。在数字之外,老城区各项民心工程正稳步推进——
道北区域路网建设施工正酣。截至目前,洛浦东路、驾鸡沟路等4条道路已完工,道北三路、道北六路、经八路、建华东路等7条道路建设进度过半,雨污管网等已经铺设,正在进行路基施工;其余道路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今年上半年,大多数道路将竣工通车。
安居工程进展顺利。2015年,老城区投资2.27亿元,同时争取上级支持,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1个,征迁128万平方米,新开工45万平方米,竣工83万平方米。中沟村安置房交付使用,岳村安置房基本建成即将交付,苗南一期、葛家岭一期、苗北二期、龙城嘉园二期、庄王山等5个安置房项目正加紧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去年,老城区向文化教育领域投入1.3亿元。该区新“两馆”总藏书12万多册,全年共接待读者约8万人次。此外,新建2个办事处文化服务中心和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区图书馆和各办事处、社区(村)阅览室图书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城乡社保体系日趋完善。2015年,老城区投入0.76亿元,用于补助社保基金、最低生活保障、各项抚恤救助等方面。其中,拨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958万元,使10.9万人次受益;拨付城市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16万元,受益居民达7.32万人次。
群众就业、收入实现“双增长”。去年,老城区新增城镇就业629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49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9450元和12000元,均增长10%。
杨劭春说:“民心所向,即是工作所指。我们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使全区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和幸福,更好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优化发展环境,逆水行舟用力撑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老城区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息息相关。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老城区政府各部门近50名负责同志,就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在考卷上,除了“老城的由来”等一些“暖场”题目,不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僵尸企业”等当下热点题目。许多“考生”表示太过突然,但也是预料之中。
近年,老城区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不断提升干部学习素质,妙招频出:区委宣传部每两个月组织一次读书交流,大家脱稿交流读书体会;除常规学习外,区交通局组织全员自学,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排除地雷阵,打掉拦路虎”……这些激励人心的语句,成了全区党员干部共识。各项工作往深处想、往实里干的作风在老城区日渐浓厚。
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老城区着力在“治不为”上下功夫。2015年,全区狠抓懒政怠政、为官不为行为,持续查处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慵懒散拖现象,全年共责任追究30人,其中,党政纪处分11人,诫勉谈话19人。
效果如何?有事实为证。
“企业现在产能受限,不知可否帮助协调土地,用于厂房扩建?”“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可否帮助解决?”“企业环评尚未达标,能否请负责同志到现场指导?”……去年年底,在老城区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杨劭春一一记下与会企业家的建议和要求。一周后,企业所提的问题妥善得到解决或制订了落实方案。这样的座谈会,仅今年1月就开了3次。
“以前觉得找公家办事儿很难,没想到现在他们对企业发展这么上心。”洛阳汉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旭说,除了开座谈会,区工信局还搭建平台,设立“老城企业服务工作微信群”,活动培训、项目申报、文件解释等都在群里公布,为企业提供了很多方便。
杨劭春表示,要想实现老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和“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真正抓住“不落实”的人,盯住“不落实”的事,查找“不落实”的因,追究“不落实”的责,以抓“不落实”来促进工作落实,让“为官不易”者“不易为官”,让“为官不为”者“无官可为”。
今天,老城区把三首“老歌”唱出了新味道。
在认识上,大家会提起《义勇军进行曲》,秉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责任感,用领导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行动上,大家唱起了《爱拼才会赢》,正确看待个人起落,踏实工作,不抱怨、不懈怠,勇于拼搏、善于拼搏,用勤劳和智慧打拼出一条改革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效果上,大家唱响了《打靶归来》,勇于争胜,敢于夺牌,让胸前红花映彩霞,以严格落实显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老城区各级各部门将继续苦干实干、迎难而上,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平安和谐的老城区,正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
本报见习记者 李梦龙 通讯员 乔永峰 石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