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创新发展 为服务民生提供强力支撑
“所见所闻,令人鼓舞,令人振奋!”在市精神卫生中心实地考察、详细交流后,广东省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群芳感慨地说,“这里的人们,有理想信念,有职业担当,有不俗业绩,十分值得学习!”
2015年8月24日,邓群芳带领珠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慢病防治中心、妇幼保健院等相关负责同志一行10人,到市精神卫生中心考察——珠海市慢病中心(珠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建设系该市人大重点议案,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办好代表议案,他们千里迢迢专程来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学习建设、发展及管理经验。
珠海被誉为中国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和“窗口”。 地处三线城市的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缘何能吸引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珠海客人辗转数千公里来取经?
或许市精神卫生中心2015年度总结表彰暨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的几组数据能透露一些答案。
“医院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近几年更好更快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徐健康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医改进入新常态,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随之迈入新常态。怎样理解新常态?如何创出新路子?咋干才能实现新跨越?徐健康的体会是:能担当、勇创新、谋长远;能担当适应新常态,勇创新创出新路子,谋长远力争新跨越。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一直以来,市精神卫生中心围绕“质量、服务、安全”这个核心,坚持不懈推动医疗质量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成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个人——科室——医院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病历监督、奖惩机制,组建病历审查机构,定期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初步建立科室质量管理组织,在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历讨论、危重病人抢救、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上,加大考核力度。
强化护理质量监控与管理。每月组织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落实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推行医护一体化查房;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培训;加强新入职护士的考核和管理;成立中心男护士工作组。
抓好医疗文书培训与管理。修订病历处方书写管理的相关规定;邀请省级专家作《病历书写与医疗质量控制》等专题培训。仅2015年,病案管理委员会和医务科就检查病历740份、点评病历4次、处方1000张,病历甲级率95.1%,处方合格率100%,病历资料按时书写率达到98.1%。
业务培训常态化。积极举办、承办各种类型全员培训。仅2015年就选派人员外出培训18人次、学术交流176人次,临床一线医师交流比例超过200%,进行理论学习考试205人次,覆盖率90%,合格率100%。
抓好育名医(护)、创名科、建名院“三名战略”。目前,该院在职职工520人中,本科生124人、研究生12人、高级职称11人。临床医疗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医院内部管理以医生为中心,确定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一专多能的良好发展格局;先后完成市级特色专科建设项目3个、市级科研项目8个、省级科研项目5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个。
目前,市精神卫生中心已成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与治疗于一体的市级专科医院;还与省精神卫生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汝州市精神病院及伊川县、嵩县、洛宁县等地的重点医院组建医联体,与25个社区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
园林式的就医环境加良好的专科服务赢得社会信任,不断拓展的公共职能及公益活动,受到党委、政府及各界的充分肯定。医院发展了,患者从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享受到快捷、低廉、优质的医疗服务;职工受鼓舞,工作热情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服务民生 让发展更有温度
在市精神卫生中心采访时,记者屡次听到就诊者提到一个词:体贴入“微”。
细打听才知道,这个“微”是很前卫的微信就诊。
在该院宣传科负责人的指点下,记者也“微”了一把——通过手机微信,添加“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关注,就可接收该院微信公共平台推送的医院新闻、科室介绍、专家推荐、活动预告、就医指南、疾病防治等图文并茂资讯,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医院,与精神卫生专家实时沟通,出院患者或家属还可通过手机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与主管医生交流,完成病情随访。
据介绍,正是敏锐地意识到微信交流的便捷性,且在实现医患零距离沟通同时更能保护用户隐私,市精神卫生中心于2015年10月开通微信公共平台。将来,该平台还有望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实现当日专家查询、检验报告查询、微信网上预约挂号、专家咨询等。
“单用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徐健康说,作为特殊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既是医疗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医疗惠民的执行者、落实者。
市精神卫生中心独具特色的“大病区、小社会、多功能、利康复” 医疗康复模式一直受到业界推崇——
为了让患者尽早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立足精神康复社会化、综合性服务理念,依据“开放封闭兼顾、医疗康复并重、功能完善、环境一流”原则,设计出大病区分布、多功能单元、多档次交融的“回”字形病房结构,以开放式的社会化组织单元,扩大病员交流范围,增加功能康复项目。实践证明,该设计使患者医疗康复状况更加明显,精神面貌、功能恢复更容易与社区对接,从而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高度赞誉和众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国家、省、市卫计委也给予积极鼓励。
采访中,几位病区副主任、副护士长都对院长徐健康一年多前的那次谈话记忆犹新——
2015年1月21日下午,在同新聘任的病区副主任、副护士长任前集体谈话时,徐健康语重心长地说:“作为病区负责人不仅是荣誉,更多的是责任,作为医院发展的顶梁柱、科室建设的主心骨,在病区,你们是一面旗帜,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科室医护人员;工作中不但要有激情,更要有担当精神,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在这里,许多医护人员的案头都有一张设计新颖的“明白卡”。其上醒目地列出了我市新农合报销比例、费用控制、重性精神疾病补偿政策、省内异地新农合补偿政策、郑州铁路局医保政策等,还详细注明了全市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程序和相关比例。
这是该院为确保每一位患者足额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而印制的医保、新农合政策“明白卡”。除全体医护人员“一人一卡”外,还免费向群众发放。
“八九月天嘛,秋老虎热得要命,医院专家跑恁远路免费给我们检查。”昨天,宜阳县三乡镇马大姐提起半年多前的情景仍充满感激——
2015年8月27日至9月11日,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一行14人,先后到宜阳县柳泉镇、盐镇、三乡镇、韩城镇免费为当地残疾人做精神、智力残疾鉴定。专家们常常冒着超过30℃的酷暑,忙到午后2点,才能吃上一碗面条充饥。
为扩大惠民服务半径, 2012年以来,该院积极响应国家培养全科医生的号召,率先对1800余名乡村医生进行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治与治疗培训;组织医疗专家走进乡村、社区为群众义诊、讲授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等;先后对辖区5500例重性精神病人进行调查会诊、建档考评及分类管理,使患者规范管理率超过98%;抽调专家和医务人员720人次,完成对8000例病人的调查和1万人次的复核诊断工作。该院数字电影放映队常年深入乡村,免费为群众放映经典优秀影片,传播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徐健康经常说,精神卫生工作光荣而伟大,需要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医护人员要“常将人病当己病,常将他心比我心,像亲人一样,让每位患者在这里都能得到平等有尊严的医疗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该院已为贫困患者减免治疗费用数百万元,每年为“无主患者”垫付超过百万元的治疗费用。
“三三”战略
谋发展与惠民生共进
如何看待今天的成绩?明天的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向何处去?当家人徐健康可能比任何人都清醒。
徐健康说,医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工用心血浇灌的结果。但这只能说医院度过了存活期,正非常艰难地迈入稳定期,如果不能在整体素质、发展理念、管理方式上有所提升,不能在新业务、新技术上有所突破,不能在教学能力、研究水平上有所提升,不能培养出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就可能无缘良性发展期,而直接坠入消亡期。这个“不进则退”的趋势在2015年已经有了苗头。
为此,在2015年度总结表彰暨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三三”战略——
做好“三篇文章”
做“强”。在特定范围内把专业做“强”,具体表现为人才、服务、特色“三强”:人才之强在于引进、培养与使用;服务之强,做别人做不到的,打造“看精神疾病首选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品牌;特色之强,即特色医疗、特色服务,“人有专长、科有特色、院有品牌”。
做“大”。这个“大”,反映在规模,体现在门诊量、住院病人数。要做“大”,就要放眼全国,向同行中的先进学习,通过人才竞聘,建立新科室,开发新资源,从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做起,早下手、下大力气。
做“精”。 任何事情,只有做“精”,才能做到“最好”,或者在一定范围内“最好”。如果做强做大是医院层面,那么做精做细就是科室层面。反过来,科室把某专业做精做细,做出特色,也是医院的品牌与优势。
打好“三张牌”
技术牌。结合医院既有的特色专科建设,在“特”字上下功夫,关键在于“无”中生“有”、“有”中生“精”、“同”中求“异”。例如,围绕精神分裂症的院内康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早期干预等,组建团队,立项攻关,积极培育,形成亮点,创出特色。
服务牌。医院整体优势并不突出,因此要在服务质量 “突出” 上下真功,标准再高一些,管理再严一些、项目再新一些、细节再精一些,创“温馨科室”、建“家居病房”、树亲民形象、争一流口碑。
文化牌。文化建设是无形资产,是不竭的进步动力。医院要发展,文化不可少;团队要成长,文化来凝聚。医院文化重在出“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聚人气、树品牌,才能点燃工作激情、激发奉献精神。
做好“三个准备”
统一认识。如果说前些年,医院抓住机遇,抢得了发展先机,那么现在这种优势已被时间稀释殆尽,医院环境、服务水平、地理位置,距离真正的“强”“大”“精”还有相当距离。在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社会大潮中,要想生存,且一年更比一年强,就要自加压力,负重前行。
坚定信心。讲危机意识,并不等于我们前途渺茫。我们仍有自己的优势:团结拼搏的干部职工队伍、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不断优化的医护服务、群众信赖的良好口碑等。不管别人优势有多少,关键是做好自己,始终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把优势化为强势。
再次创业。国家有“十三五”规划,医院有“扩功能、增内涵、强人才、树品牌” 发展路线图。再次创业,前方风景与风险并存,未来机遇和挑战同在。
依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结合医院实际,努力打造精神专科男护士品牌,创建“一科一品”优质护理服务,成立老年病研究所,建立康复服务科室,创建洛阳市精神残疾人职业(生活)技能培训中心,探索增开戒毒专科病房、睡眠专科病房和针灸康复科等……从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发展规划中不难看出,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硬件建设、病床增加,而是把服务社会、满足患者需求融入再次创业的进程中。
“谋发展与惠民生相辅相成,只有更好更快地发展、补齐服务民生短板,才能有更好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真正落实发展成果共享;只有更优质更有力地服务民生,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才能为医院赢得更大更多的发展空间。”徐健康说,新常态更需找准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平衡点,在为医院赢得信任度和美誉度的同时,唤醒全院上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打造高标准、多功能的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
本报记者 李永高 通讯员 薇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