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洛阳·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3月4日 星期
洛阳博物馆“文史讲解”项目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讲述河洛故事 传承河洛文化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走进洛阳博物馆的大门,在一件件浸润着时间味道的文物之间,一名名胸戴徽章的志愿者在活跃着。洛阳博物馆“文史讲解”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于2012年启动,现有志愿者130多名,并于近日在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入选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共享历史,感受快乐

2日上午,67岁的退休职工潘景修,将孙女送往学校后,便匆匆前往洛阳博物馆。此时,在洛阳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站里,46岁的刘莉正在学习潘景修发在QQ群的历史资料。

他俩有个共同的名字——洛阳博物馆志愿者。

洛阳博物馆宣教部主任白雪介绍,洛阳博物馆“文史讲解”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由7人组成的志愿者专业委员会统一负责,每月召开例会,每年进行总结表彰,每个季度出版工作刊物《繁星》,图文并茂展现志愿者工作的亮点。此外,志愿者们还通过馆方组织培训、志愿者“老带新”、外出交流等方式加强业务能力,并积极开展移动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邀请山区孩子前来参观等活动,努力践行“共享历史,感受快乐”的志愿服务宗旨。

想当志愿者,“硬件”不能少

当天采访时,洛阳博物馆服务台的电话不断响起,潘景修说,新一年的志愿者招募当天启动了。

“我们第一批志愿者,报名的有400多人,面试合格的有80多人,经过反复考核,最后只有16个人入选。我们是在2012年5月18日博物馆日当天正式开讲的,很有纪念意义。”潘景修说。

从2012年至今,为了做好“文史讲解”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洛阳博物馆已进行10多次志愿者公开招募,如今已有130多名志愿者。普通话必须达到国家“二甲”水平,全年服务时间不少于100个小时,了解河洛文化、历史知识……这些是当志愿者的“硬件”。

潘景修的志愿服务时间早已超过500个小时,他现在是洛阳博物馆“荣誉馆员”。在他看来,成为志愿者容易,但让游客通过你的讲解触摸到河洛文化的脉搏才是“最难的事”。

在成为志愿者前,爱好历史的潘景修家里已有很多历史书。即便如此,成为志愿者后,他自费买相关历史文化书籍的花费不下5000元。

河洛文化讲述人,讲好河洛故事

时至中午,45岁的志愿者张岳香面对游客的掌声和赞许,依然滔滔不绝,这个周末她已经没有了“档期”——又有一批外地游客周末要来洛阳游览,她不但要在洛阳博物馆讲解,还要到我市其他景点去讲解。

原来,以她为代表的一些志愿者近年来练就了一项新本领——串讲,可一路跟随外地游客讲解洛阳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龙门石窟景区、白马寺等重点景点,并在游客游览时根据游客兴趣进行推荐。

白雪说,近年来志愿者中有出现越来越多的“夫妻档”“闺蜜档”“姐妹档”。“都是相互感染、作用的结果,比如我姐姐、我妹妹,现在都是志愿者团队的成员。平时大家见面机会不多,洛阳博物馆倒成了大家交流沟通、共享快乐一个场所,大家都希望能将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扬出去、传承下去。”张岳香说。

本报记者 苏楠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