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平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天然地包含着对生态文明的向往。
洛阳确立的“十三五”时期“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蕴含着洛阳人民所期待的绿色愿景:“生态文明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就此阐释说,生态文明程度更高,就是要着力打造绿色空间、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被提到中国治国理政的高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业绩和水平的重要标尺,我们不妨先从两个故事中来加以品味。
一个故事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县余村调研。当听到村党支部书记讲村里关掉污染的小矿山和水泥厂来修复绿水青山,村民靠发展乡村旅游致富时,习近平当时就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后不久,他将这一观点发表于《浙江日报》。文章中“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今天已经广为人知、影响全国。
另一个故事叫“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的审议。上甘岭林业局工人高永谈到了大小兴安岭停伐转型情况,习近平当即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绿色发展已成共识的今天,这一新论断启示人们:该如何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该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抓生态?该如何用绿色的理念谋转型?
这些,也是摆在洛阳“十三五”征程上的重大课题。
诚然,与一些自然环境恶劣、绿色资源匮乏的地方相比,洛阳无疑是幸运的。河洛大地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千年帝都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绿色生态正是洛阳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然而,“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并非易事。它考验我们对生态环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认知水平,考验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谋划水平,考验我们“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能够带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重点工作”“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水平,并将最终检验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的发展水平。
翻开洛阳“十三五”规划纲要,我们可以触摸到一个“生态文明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洛阳方案”——
目标指引方向。在洛阳“四高一强一率先”的顶层设计中,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城镇化、科技创新,以及巩固提升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性表述融会贯通、浑然一体,这表明我们从根本上破除了“将绿色简单等同于环保,将绿色片面与经济对立”的错误观点,我们的绿色发展将是一场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的变革,我们的生态文明将从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决定和影响洛阳整体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果。
体系支撑发展。为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洛阳将加快构建九大体系。其中,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关键举措就是“要坚持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并重,兴水活水、造林护绿,节能减排、防治污染,不断提升全域生态建设水平”,这表明我们所追求的“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一开始算的就是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而且一开始就注重以更大的力度去构建现实的支撑。
项目推动落实。新发展体系的抓手是项目。今年我市计划实施368个省、市重点项目,一大批事关“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大项目将陆续上马,其中就有不少着力于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比如,南部山区、中心城区、黄河两岸的生态绿化工程,中心城区园林绿化项目,前坪水库、故县水库引水供水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把这些项目牢牢抓在手上,盯着抓、反复抓,就一定能抓出成效。
谋篇布局,绿色打底,洛阳成竹在胸。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在50.5%以上;城市区人均水面面积达到8平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明显提高,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稳定达标;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成为中西部地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样板。”“提升南部山区旅游通道绿化水平,着力打造城市绿色屏障。规划建设一批城市街头小游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大道,持续增加城市绿量。”……这些“绿绿”的字句,让“绿色的幸福感”从洛阳的未来向人们发出召唤。
“绿水青山”也好,“冰天雪地”也罢,都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要变,就要干!
扭住绿色发展不放松,就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我们终将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