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电视剧观众主要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这个在电视行业默认已久的现状似乎要被改变了。日前,在2016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来自电视台和制作方的声音都开始传递一个新的理念:电视剧未来将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观众似乎正从网络回流电视,而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二次元剧”也已横空出世。
01 电视剧内容来源被颠覆
改编网络文学和游戏,把年轻人喜欢的小说IP搬上电视荧屏,是这两年电视剧行业向年轻人靠拢和示好的一种方式。但如何迎合90后乃至00后的审美取向?时下最热的“二次元文化”就这样被盯上,一种全新的“二次元剧”应运而生。
据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介绍,所谓“二次元剧”,其实是根据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动画、漫画、游戏作品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它们是90后受众的‘主打歌’,较之受85后追捧的网络小说,它们创新力度更大,更具有适合影像化的视觉冲击力。它们将打破次元壁,与主流电视剧市场融合”。
对大多数电视剧同行业者来说,这意味着电视剧改编的IP市场,将不再局限于网络小说,年轻人正在看的动画片、正在玩的游戏,都可能被改编成电视剧。相对于传统电视剧的制作方式,这种对内容来源的改变,几乎算得上是颠覆,也因此,王磊卿关于“二次元剧”的预测一出,立即引发同行的热议。
02 年轻观众增加一倍
根据CSM媒介研究发布的报告,2015年25岁至64岁的观众是电视市场的主力收视群,其中45岁及以上观众是电视的重度观众,45岁至54岁观众占比最高,且收看倾向性较强。
但王磊卿透露的一组数据打破了这一固定印象:“三年来东方卫视晚间黄金档收视数据显示,25岁至34岁的年轻观众增加一倍。东方卫视去年的两部精品‘爆款’剧《芈月传》和《虎妈猫爸》的观众年龄,呈现了非常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基于这一数据,他将东方卫视电视剧未来的发展基调定为“青春”导向,其中“二次元青春”是重要组成内容。
“过去的一年,荧屏上出现的现象级电视剧背后,两股源头活水汩汩而来。一是80后、90后、00后特有的个性消费模式,已经成为文化经济的新增长点,荧屏青春态应运而生;二是网络原创和传统制作的审美趋同,给了荧屏年轻化的丰沛土壤。”王磊卿说。事实上,以近期数家影视公司公布的2016年电视剧项目来看,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络文学IP或者年轻人熟悉的热门游戏,都已经变成了影视改编的对象,如柠萌影业的《择天记》《九州缥缈录》,选择了年轻读者熟悉的大IP;耀客传媒的《刀塔传奇》直接面向游戏玩家和动漫爱好者;《奇星记》则在奇幻剧中首次采用真人冒险RPG(角色扮演游戏)模式。
03 打造精品剧还要靠老本行
当“二次元文化”开始大张旗鼓地进入影视剧行业时,怎样迎合年轻人似乎成了重要的命题,但同行业者也不必因此自乱阵脚。
“现在的创作者特别怕跟不上市场和观众趣味的变化。”在一手打造了电视剧《伪装者》和《琅琊榜》的制片人侯鸿亮看来,如果一味为了市场效果而去迎合年轻观众的审美,其实有点本末倒置。“我在做《琅琊榜》时其实挑选的并非热门IP,观众的趣味和喜好并不是在播出前就能预判的,而往往是在播出后总结出来的。”他认为,紧跟市场变化、制作年轻化的大趋势是对的,但具体怎么操作,如何看待和使用大数据,才是从业者真正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侯鸿亮提到,《琅琊榜》之后很多人找到他,给他看IP小说,还有好多总结的数据,但他本人并不认为这个真的有用,“郑晓龙导演拍《甄嬛传》,古装剧流行了;马中骏制作《花千骨》,仙侠剧火了。我认为,一个剧能不能成为现象级,能不能是品质剧,不在于点击率高不高,不在于IP的名声大不大,而在于这个东西是不是创作者想要的及编剧、导演和各个部门的配合是否完美,一定是这些部门都做好了,剧才会好”。
导演郑晓龙也深谙一点:真正能够成为精品的剧作,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精彩的故事和人物这些老本行。以生活剧题材闻名的编剧王丽萍,也认为不应放大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对创作者的影响,“我所知道的专注、坚持的编剧,都会在创作过程中兢兢业业按照编剧的规律,搭框架、理结构,在编剧层面做很扎实的工作。无论电视剧行业有怎样的变化,包括故事性、人物关系、价值观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内的剧本要素,是无论如何不能省略的。这些年电视剧的发展证明了这个道理,这个方向也不会变”。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