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3月11日 星期

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社会各界深入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和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重要讲话精神综述之五

“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是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在会议闭幕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就是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真正使创新成为引领洛阳发展的第一动力。

让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离不开现代创新体系的构建。如何加快构建、完善和提升现代创新体系,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和人才成长通道,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日,这一问题成为我市各界干部群众热议的焦点。

“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最关键的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段学广说。

段学广介绍,在这方面,我市今年将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新建一批研发平台、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投融资平台,加快建设中科院、深圳光启、科大讯飞等在洛新型研发机构。在重点产业领域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的同时,我市还将面向重点领域引进一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探索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稳步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打通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政企就得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完善配套、借力发展,让驻洛央企和驻洛单位更好地融入洛阳创新发展实践中来。”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长马玉璞说。

马玉璞认为,近年来,七二五所从一家传统军工事业单位起步,逐步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装备、钛合金材料、防腐与水处理、橡塑复合材料、医疗器械”等五大产业板块。可见,洛阳只要做好企地对接,完全可以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项目,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的集约集群集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洛阳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发展部副部长刘岳纳,每隔几天都要到服务中心进驻企业去,询问企业有何发展上的困难和问题。

“这两年,我的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园区进驻企业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可见,各类园区是创新主战场,这话说得一点没错。”刘岳纳说,要打通市场化运作通道,就得发挥好各类园区的创新主战场作用,加快发展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企业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任慧宏说,在看到《政府工作报告》点名提出“支持洛阳大学科技园等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后,感到动力和压力并存。

任慧宏介绍,下一步,园区将打造更加完善的集成创新服务体系,为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金融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集成创新服务,汇集世界顶级技术专家及资源库,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协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打造创新平台载体的重头戏。在该示范区即将获国务院批复之际,多次改写多晶硅晶体炉拉制纪录的洛阳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朝轩备感振奋。

“这对以创新谋发展的洛阳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刘朝轩说。未来,洛阳金诺将借助这一政策东风,在项目立项、研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不断地研发出新产品、新技术,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持续赢利能力。

去年12月,我省公布了首批省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我市18家企业入选,占全省总数的15.52%,其中包括在油页岩炼油成套装备领域拿下多个“全国第一”的洛阳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洛阳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赵迎朝认为,打通市场化运作通道,就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扶持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行业引领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的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

同是省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的洛阳润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近年来凭借自主研发,成功将码坯、焊接机器人批量应用在我市及周边企业。

“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要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模式十分重要。有理由相信,只要将我市科技研发实力雄厚、装备制造业基础扎实、配套能力强等各方面优势汇聚起来,我市机器人产业定将趁势而上、做大做强。”润信公司总经理李延山说。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需要人才成长通道作支撑。校园,无疑是人才培养的“大本营”。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新建了多个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平台和市级示范性特色专业。“打通人才成长通道,构建现代创新体系,职教院校需要培养造就更多的技能型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市教育局职成高科科长张平安说,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重点抓好资源整合,改革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融合,推动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大力提升职业教育产学研融合发展水平。

走进我市首个由高校发起成立的众创空间——洛阳理工学院千度创客空间,工作室、路演厅、创业咖啡等一应俱全,产品展示区内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在科技研发、管理经验等方面的难题,学校还成立了导师团,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强化高校的人才支撑作用,就得加快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管委会主任雷海栋说。

雷海栋认为,将众创空间开在校园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一个发展和交流的场所,助力“象牙塔”中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无形中助力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

“洛阳要以环境留住人才,就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家住涧西区珠江路的市民郭鹏说,在这方面,我市提出大力实施“河洛英才计划”,令人鼓舞。有理由相信,依托该计划的实施,洛阳未来一定能汇聚更多高端人才和项目,助力现代创新体系构建。

本报记者 张锐鑫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