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在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基层党建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完善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机制。上周五召开的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做出部署,将进一步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驻村第一书记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竟受到如此关注?
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人岗相适
目前我市仍有6个贫困县669个贫困村31万余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选好配强带头人,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一环。
去年8月以来,根据中央、省委部署,我市从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了799位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一书记的自身优势和工作才能,我市结合脱贫攻坚、后进村整顿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按照“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人岗相适”的原则,选准派强真正适合到农村工作的干部,为脱贫攻坚配齐骨干力量。针对发展思路不清、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渠道不畅的村,注重从经济部门选派干部,重点帮助经济基础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村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的村,注重从党政组织部门选派干部,努力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增强村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信心;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多、信访现象严重的村,注重从政法、信访部门选派干部,努力在化解矛盾纠纷上下功夫,真正把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举措落到实处。
偃师市、孟津县、汝阳县对选出的第一书记按照年龄结构、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情况分类排队,对照选派单位的职能和行业特点进行细化分类后形成第一书记分配方案,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做到精准下派第一书记。伊川县按照“三个优先”(有农村工作经验、有涉农专业技术特长、有培养潜力的干部优先)原则,从科级后备干部和新提拔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积极打造农村发展、干部成长的双重平台。
799位第一书记,799份成绩单
半年多来,这支799人的驻村第一书记队伍,吃住在村、履职尽责,搞调研、谋思路,落实了一批扶贫项目,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生产生活难题,各选派单位机关党员干部也都与派驻村贫困户开展了“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侦察兵出身的市政府办公室六科副科长陈光辉,任职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北乡村驻村第一书记不到一个月,就把村情村貌摸得清清楚楚,还亲手制作了沙盘,凝聚村民致富共识。眼下,陈光辉正带领村民修路建桥,打造生态旅游特色村。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人力资源处副处长付跃武到伊川县半坡镇孙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一件实事接着一件实事干,得到了上级部门和村委会的认可:筹资15万元修建了老村至新村河滩道路;筹资4.5万元对村街道进行了亮化;发动群众种植红谷子、皂角树等经济收益较高的农作物;动员党支部成员带头发展养殖业;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群众提供农业生产、科技、市场、就业等信息服务。
市委农工委驻嵩县木植街乡竹林村第一书记许宏涛,入村第一个月就帮助村里引进资金5万元,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1个,并初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产业富民项目8个。
偃师市派驻大口镇山张村第一书记郭少辉积极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协调成立了山张村扶贫资金互助会,获得政策性扶贫资金20万元,争取到100万元低息贷款,为山张村群众实施种植养殖等创业致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汝阳县三屯镇红军村第一书记李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带领村民把当地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加工成菊花枕,为村里带来了1.5万元的集体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799位第一书记入村任职以来,共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1738次,征求群众意见6361条;撰写调研报告1593篇;落实扶贫项目136个,新发展项目172个,引进各类资金342.4万元;新修乡村道路33.42公里,维修学校9所;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225件,捐款106.2万元……
本报首席记者 孙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