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文 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3月22日 星期

白描
成就的艺术和风骨

——追忆连环画泰斗贺友直
贺友直作品《山乡巨变》
贺友直作品《李双双》

●代表作品

贺友直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1949年创作的《福贵》;1952年出版的《火车上的战斗》曾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

他的作品《山乡巨变》,被称为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他的代表作品还有《白光》《朝阳沟》《连升三级》《十五贯》《小二黑结婚》《李双双》《申江风情录》《皮九辣子》等。

自评

“我不是大师,顶多是画匠”

贺友直是浙江宁波镇海人,1922年生于上海。他自学绘画,从1949年起开始画连环画,从事连环画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作品享誉中外。

贺友直是特定时代造就的连环画大师,一直以平实白描的手法致力于描摹人物造型、生活场景及总体构图。在他的笔下,连环画脱离了“小儿科”而蔚为大观。恰如美术评论家谢春彦所言:“其为人之风格亦确如是,亦确如他笔下主要的形式白描,一管7寸叶茎笔不离,一根墨线儿到底,光明磊落,是绝无什么枝蔓的。”

于中国当代美术史,贺友直的名字无法绕开。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作,真正将中国连环画带给世界,替中国传统的白描、插图找到了独特的出路。评论界常说,从贺友直的连环画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幅风俗画,更可以借此追寻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贺友直的连环画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小人书”,而是一代人的集体“文化记忆”。

虽然如今的名家常说,自己从小就临摹贺老的作品,但这位从底层成长起来的人物,总习惯放低自己:“千万不要称我为‘线描大师’,我不是大师,顶多是画匠,画小画的画匠。”

一个人的离去,能带起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情绪?

贺友直老人做到了。他坚持一辈子只画“小人书”,却把作为大众读物的连环画变成了中国的艺术瑰宝。这位中国画坛的“故事圣手、白描泰斗”,16日在上海瑞金医院走了,享年94岁。网络上很多人自发致哀,缅怀一个人和他所代表的文化标志,位于上海的中华艺术宫明日也将推出“贺友直纪念展”。

艺术 半世纪“白描”人间悲欢成泰斗

贺友直在20世纪60年代的连环画创作影响巨大,足以与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的国画丹青并立千秋。它们共同构成的美术浪潮,深深影响了中国美术界。

20世纪的艺术大家,许多都画过连环画,或以此谋生,或从中汲取了艺术营养。唯独贺友直一生钟情连环画,为之耗尽心血、燃烧生命。黄永玉赞誉他“对连环画有着宗教式的虔诚”。

画家朱国荣曾给贺友直写书作传,书名是《白描人间悲欢情》。

贺友直说,“白描”有两层意思,既是连环画的独特手法,是中国绘画的线条功夫,同时也意味着“直截了当地表达人生悲喜”。他一生的艺术成就和为人风骨,都被“白描”这两个字高度概括。

感恩 “人民和国家没有忘记我,衷心感谢”

综观历史上有“大成就者”,无不十分懂得感恩,贺友直亦然。他说,如果没有出版社的创作舞台,如果没有周围人的引导帮助,靠个人奋斗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他拒绝旁人劝他转战国画的“美意”,更早早捐赠毕生艺术精华。

虽说“从没读过有文凭的学校”,也始终“无官一身轻”,但2012年获颁“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时,他领到10万元奖金,转身都捐给了他当年就读的宁波北仑新碶小学的贫苦学子。中华艺术宫开馆时,他手一挥,《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白光》原稿都贡献了出去。陆陆续续地,《李双双》《朝阳沟》《十五贯》等34部连环画原稿都捐赠给了公益性文化机构。

2014年12月,贺友直获得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上,他的幽默和直率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我的信念是画好每一本连环画,我还要说thank you,今天我能站在这里,要谢谢党、人民和社会。领这个奖我很难为情,因为我赖以为人民服务的阵地已经没有了,连环画已经被淘汰了。人民和国家没有忘记我,衷心感谢!” (本报综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