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 萃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3月23日 星期
真水无香
善者不亏
行之则远

□张心阳

这是较早前的事情:南京市有一位叫沈现台的环卫工人,曾经捡到170多个钱包归还失主,还曾多次为生病的陌生孩子捐款。不承想,做了那么多好事不仅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夸奖,反遭调侃:“你不是整天做好事吗,怎么连个奖状也没有?人家做好事都有奖励,你这好事做得莫名其妙。”沈现台心理受到的刺激可想而知,于是给新闻媒体发去短信,希望得到一本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

这件事值得品味,做好事、行善举应不应该得到某种荣誉或奖励?在沈现台看来,奖励不奖励并不重要——如果行善只图奖励和荣誉,那么就等不到这一天才说。但周围的人对他做了那么多善事却不曾有任何表彰和奖励表示不理解——好人不能总是隐姓埋名、默默无闻、没有回报。

那么,可以认为沈现台周围的人过于现实,思想觉悟不够高吗?愚以为不可武断作结论。几乎在沈现台这件事发生的同时,一项社会调查显示有72.1%的中国人认为应当给善行以合理的回报或表彰。可见,给善行以回报,是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让一个人永远地付出却不予一丝褒奖和回报是不符合常理的。

合理的奖励和表彰既能使行善者的热情得到鼓舞,也使得善举被宣扬、被推崇,让一个善举衍生出更多的善举,让一个好人带出更多的好人。正可谓:“善者不亏,行之则远。”

善举需要滋养,滋养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荣誉、奖励和补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讲过这个道理,他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同时,反对盲目行善取义的做法。子贡在国外赎回一个鲁国的奴隶,却不按鲁国法律规定领取国家补偿,孔子批评他说:“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意思是,如果大家都学你这样,那就有很多人做不到,鲁国设法赎回在国外的奴隶这一计划也就落空了。相反,一次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落水者谢他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很高兴,说,鲁国这种见义勇为者日后就会多起来。这可以认为是行之以善与善得以行的辩证法。

行善而不图回报,这是一种至高的个人境界,但作为社会、当政者、受惠者,则不能忽视奖励和报偿。不仅如此,古人甚至主张奖励要快,“一有小善,不终朝而赏随之”“使人速得为善之利”。因为这样,人们“皆将鼓舞奔走,日夜惟善之归矣”。相反,一个社会如果总让“好人流血又流泪”,那么,善行就会踯躅,就会徘徊,就会止步。一个让善行成为稀缺资源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摘自《人民文摘》)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