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中,难有绝对的“般配”,很多都是“搭配”,双方各有长处,或家境,或学问,或身体。两人结合,有爱情最好,即使权衡了各种条件,为了生活走到一起,没有爱情,依旧可以有尊重,有怜惜,有长久相濡以沫的亲情。假如两个人,都不以己之长比对方之短,而是怀着怜惜之心,相互搀扶,这日子还是可以温暖地过下去的。如果一定认为自己高贵,要对方臣服于自己,家庭之舟自然就易侧翻了。
《世说》中记载,徐州刺史王浑原配去世后,又娶颜家女。结婚之时,颜氏行完交拜礼,王浑刚要答拜,旁边有人多嘴:“王侯身份高贵,新娘是百姓,不必答拜。”王浑于是不曾答拜。王浑的儿子王武子心胸狭隘,认为父亲不答拜,就还没有成婚,只称后母为“颜妾”。颜氏深感耻辱,只是因王浑门第高贵,终究不敢离婚。
婚姻伴着耻辱,可想而知有多少幸福感。错过一弯腰,遗恨后半生。在王浑,是咎由自取,在颜氏,却是刻骨痛苦。更可叹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王浑为何不重新弥补失礼之处,并教训儿子呢?不肯弯下高贵的头,注定得不到感情,得到的不过是表面上的服从而已。
《世说》还有一个故事,孙秀被迫从吴国逃到晋国,晋武帝深加安抚,并把小姨子蒯(kuǎi)氏嫁给他。一个是逃犯,一个名门闺秀,身份当然是有差别的。蒯氏有一次生气,轻蔑地骂孙秀是“貉子”。孙秀非常不满,不再进内室。蒯氏深为悔恨,请求武帝帮助。当时正大赦天下,群臣召见完毕,武帝单独把孙秀留下,说:“国家宽大为怀,实行大赦,蒯夫人是否可以援例得到宽恕呢?”孙秀脱帽谢罪。从此,夫妻相敬,恩爱有加。
俯视与仰视,不属于家庭,唯有平等而亲切的对视,情意才能在秋波中流淌。文君当垆卖酒,孟光举案齐眉,张敞细心画眉,刘庭式不弃盲妻,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他们的婚姻似乎都不那么门当户对,却在相互的尊重中千古流传。
如果一定要说高贵,那也是指灵魂的高度。当对方处于弱势时,依旧尊重体贴,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纵然你出身贫贱、纵然你身体残疾、纵然你孤陋寡闻、纵然你年华老去,依旧念着你的好,温柔相待,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