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轻狂,总不知天高地厚。坐井观天,却自信而快乐。幼年时,她读《牛顿传》后,十分严肃地告诉我:“妈妈,将来我要去英国上大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从她口中,我才知道那是牛顿当年求学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我和她的差距吧。小时候的我狭隘自私,哪考虑过外面的世界,而她小小年纪已经有比较明确的梦想了。
奔着“一切皆有可能”的态度,我尊重并保护她的梦想:“行呀!那你可得学好英语,要不然到了国外听不懂人家的语言就麻烦了!”我的这个回答,我一直是很得意的。特别是后来在书中看到小时候的阿姆斯特朗与母亲的对话,我觉得自己与英雄人物的母亲在面对相似的问题时,竟然有如此相似的回答!换而言之,我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呵!
不由得想到我小的时候,当第一篇文章变成铅字登上杂志时,我兴奋地在家里宣布:“我要当一名作家!”“去!去!去!你咋不上天哩!”妈妈烦躁地接了一句。她太忙,家里孩子太多,吵得她心慌,她对我们失去了耐心,哪里还能有欣赏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
后来我常想,自己在写作方面不够坚持是否与妈妈当时的态度有关。如果当时妈妈换另一种口吻和言语,是不是今天的我已经拥有自己的畅销书了。但妈妈至今也不知道,她冰冷的一句话扼杀了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
童年的经历告诉我,儿时的梦想需要热度,需要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