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宋明丽)昨日,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光电)的员工们,都在微信朋友圈里兴奋地“刷屏”一个“庞然大物”——7月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列装。助力“庞然大物”展翅蓝天,“洛阳创新”功不可没。
官名“鲲鹏”、昵称“胖妞”的“运-20”,具有吨位高、机体宽、机身胖的特点,正因为机身粗壮,它才有可能载员更多,同时可搭载更大型、更多规格的设备,并能在复杂地域和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装备、物资和人员长距离、快速航空运输的任务。它的正式列装,使中国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飞机,标志着中国成功跻身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200吨级大型飞机的国家行列,是国家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和我国远程投送力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工业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
从2007年正式立项,2013年1月成功首飞,2014年11月在珠海航展公开亮相,到2016年6月交付,2016年7月正式列装,“鲲鹏”走出一条我国自主创新研发大飞机的成功之路。
作为国内接插件领域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高科技企业,中航光电于2009年4月正式参与“鲲鹏”项目研制。该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卢明胜告诉记者,中航光电在“鲲鹏”研制上的最大创新点就是在飞机上首次实现了电子设备集成互联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航电、机电、飞控、环控等几十台电子设备,采用电子设备标准化安装、共用冷却通道、信号集成传输理念,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另外,还配套提供了系统互联电缆组件、全机数据总线及千余项电连接器产品”。
为保证研制进度,确保飞机按期实现首飞,中航光电成立了由设计、质量、工艺等人员组成的现场保障团队,进驻飞机总装现场,配合总装单位进行全机系统互联安装、调试,快速处理现场问题和故障。从2012年年初到2013年年末,现场保障团队排除193项大小调试故障,有力保障了飞机首飞,并在后续的飞行任务中取得了系统互联零故障的佳绩。中航光电现场保障团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据悉,带上有效载荷,“鲲鹏”能飞行4400公里,可从中国西部飞到开罗。它的正式列装,实现了我国空中战略投送装备自主发展的重大突破,意味着中国空军将成为“战略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