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洛阳·视界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简体 繁体
2016年7月8日 星期

与君都盖洛阳城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而他有“诗魔”“诗王”之称。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公元831至公元832年冬任河南尹时所作,当时诗人已是60岁的老人。壮年时的白居易曾以写作《新乐府》《秦中吟》闻名于世。那些诗篇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情人民的疾苦。后来,由于仕途多次受挫,白居易青壮年时的锐气逐渐消失,以致“露饱蝉声懒”,但他关心百姓疾苦的人道主义思想始终未泯。这首《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即是明证。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这是介绍新袄的用料、式样。绫是一种提花软缎,制成绵袄,自然地呈现水波状的衣纹,这是外表;至于袄内则是丝绵絮成,故暖而且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这里说到了它的用途:白天、晚上穿着它很舒适。紧接着,作者又把绫袄和鹤氅、木棉花作了比较,“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但这些都没有绫袄实惠。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这是诗人拥有它以后的感受——因为拥有了绫袄,以至于开始喜欢夜晚了,睡觉时盖上它能一觉睡到天明。当把绫袄的好处说尽,让人觉得后面写无可写时,作者却笔锋一转,由自己的温暖想到了百姓的饥寒,为自己的“一身独暖”而难为情。作者的思想感情骤然升华,诗作主题也由此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心中为念农桑苦。”想到大多数百姓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无法得到救济,他独独一个人温暖,心中并不好受。因为想着农民的艰难,从而产生了一种错觉——“耳里如闻饥冻声”。这样写,不仅真实感人,还表达了诗人为民着想的可贵精神。

全诗用了很大篇幅表现绫袄的温暖与舒适,这与下文百姓的饥冻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体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民生情怀。时至今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仍有现实意义。 (雪芙)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绿肥红瘦五月天月见草和锦带花芳容媲美关林景区 汉服展演
绿肥红瘦五月天月见草和锦带花芳容媲美关林景区 汉服展演

绿肥红瘦五月天

  • 1
  • 2
  • 3
  • 4
  • 5

≡ 聚焦河洛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河洛文苑 ≡

    ≡ 公益慈善 ≡

      ≡ 精彩生活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摄影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