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五卷本《中国通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总撰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撰稿,由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全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用100个专题叙述了从中国境内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为主线,吸纳最新考古和史学科研成果,以时代演进纵向贯通,以问题分析横向展开,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
从2004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岐山县西北的凤凰山南麓周公庙附近,陆续发现了二十二座拥有墓道的高等级墓葬。其中,有十座四条墓道的墓葬,四座三条墓道的墓葬。和它们相伴的是七千多片甲骨,其中有刻辞的甲骨六百八十八片。多片甲骨中有“周公”两个字。墓道是自商代以来,高级贵族墓葬的重要标志之一。墓道的数量越多,标志着墓主人的身份越高。四条墓道则是现在发现的墓道的最高等级。此前发现的等级最高的西周墓葬,也只有两条墓道。甲骨是商周贵族占卜用的工具,历年的考古经验表明,占卜甲骨只在王都和诸侯国都出现。周公庙的发现表明,埋葬在这里的是西周王朝身份最高的贵族家族。学者推测这里和周公家族有密切的关系。
这个家族的每一位族长都被称为周公。他们中间最有名的一位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名为旦,在后世,周公成了他专有的称谓。
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诵即位,他就是西周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周成王。周公以摄政者的身份总领全局。这个统揽大局的摄政者,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他的政治方案,在东部地区,一场酝酿已久的叛乱,已经席卷而来。
周武王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克商都,迫使商纣王自杀,看似以摧枯拉朽之势终结了商王朝的统治,但是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真正摧毁商人的根基。在离开朝歌前,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留居殷商故地,继续统率商人。同时他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于其周围,监视和防备商人的活动,号称三监。这种监视的方法显然过于简单化。回到镐京的周武王,夜不能寐。该怎么样让这些商人真正臣服,该怎么样统治这并不真正为自己掌控的广大国土?在余下的日子里,他没有、也来不及拿出更好的办法了。
蛰伏在商人旧地的武庚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时机。现在这个时机到来了。他挑拨对周公摄政感到不满的三监,联合起来进行叛乱。和商人关系密切的奄和蒲姑两国也伺机而动。整个王朝的东部地区陷于混乱之中。在仔细权衡了形势之后,周公果断决定率军东征。
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战争的残酷和艰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东征的周公是坚定的,不彻底镇压这次叛乱,他绝不班师。凯旋的周公脸上并没有胜利的喜悦。他在思考,在回想那场刚刚过去的、牺牲了他成千上万士兵的战争,他要彻底解决周武王留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