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花中之魁,为著名的观赏花卉,是我们洛阳人的骄傲。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它视为和平富贵、吉祥繁盛之花。可是您知道其名称的来历吗?
众所周知,牡丹与芍药是芍药属不同种的植物,可谓姊妹花。在秦代以前的典籍中,只有芍药而无牡丹的记载。这说明上古时期牡丹被统称芍药,并无专称。唐以后人们渐称木芍药为牡丹(芍药是草本的,茎为草质;牡丹是木本的,茎为灌木)。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牡丹记述甚详,并对其名称作了解释。他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故谓之牡丹。”又说:“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需要补充解释的一点是,“牡”字的本义为雄性的鸟或兽,亦指植物的雄株,与“牝”相对。牡丹花形硕大,因此称“牡”。这与“牡蛎”“牡桂”“牡荆”等动植物的命名原则是一致的。正因为花朵硕大,加上色彩艳丽,牡丹才被视为雍容华贵的象征,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素有“国色天香”之美誉。
在英语、西班牙语等西方语言中,“牡丹”和“芍药”的对应词是“peony”。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这一单词实际上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一个人物的名字:派恩(Paeon或Paion)。他是医药神“艾力彼”(Asclepius)的学生。传说他是西方最早发现牡丹药用价值的人,在特洛伊战争中用之为负伤的众神治疗。故欧洲人以其名来命名牡丹。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看来大千世界中万事万物的名称都有自己的由来。
如果我们多点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还隐藏着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