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李峪村观看魔术表演,即将登台的演员们,没有一个受过专业训练,他们都是地道的农民……”7月5日是李峪村传统的市集,十里八乡的人们在过来赶集的同时,也欣赏到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演出。
激昂的音乐,梦幻的灯光,舞台大幕拉开。一名男子在舞台中央就座,两名中年妇女在他前面摇晃着黑色遮布,不到半分钟,揭开遮布,男人竟变成了女人。台下的观众看呆了。
随后,农民演员们轮番登场,“火盆出花”“绳索逃脱”“空中飘人”……十多个魔术节目之后,这些演员们又换了衣服,上演了一出讲述“地雷大王”王来法英勇抗敌的情景剧。演出并非专业水准,但演员们十分投入。
“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72岁的王福印曾是李峪村的村支书,看着台上的演出,老人感慨地说,这个小山村出过两次名,一次是因为“地雷大王”王来法,还有就是现在的魔术表演。
山西省武乡县大有乡李峪村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抗日战争时期,村民王来法因善于制造地雷,并且巧摆连环阵奋勇杀敌被朱德授予“地雷大王”的光荣称号。
1972年,山西省政府、省军区在李峪村建起了“王来法纪念馆”。从此,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武乡县早期对外接待来客的地方之一,许多第三世界的国际友人曾来此参观。
然而,这个有着红色文化传统的地方实际上是一个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产的纯农业村,人均耕地不足两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并没有让这里的人们富裕起来。
改变,从魔术开始。
2008年,李峪村新选了村党支部书记,名叫王竹红。他不是寻思给村里引进产业,而是要将自己爱好的魔术教给村民,靠表演魔术赚钱。
“魔术就是耍的,能顶什么事?”村民们开始并不看好。面对质疑,王竹红并没动摇,开始挨门串户给村民讲思路、教魔术。慢慢地,有一两个人跟他学了,后来发展到十几个人,他们开始出去演出并赚了钱。其他村民看到后,也纷纷加入了进来。
李峪村900多口人,如今,一半村民会魔术,200多人可登台表演。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但从2008年年底开始,魔术逐渐成了李峪村的特色文化产业,每年演出20多场,带动村民增收3000元左右。
“开始觉得就是瞎玩,没想到真的能挣钱。”70岁的郝兰英老人说,刚开始表演也不好意思,怕演不好让人家笑话。后来觉得还行,就每场都跟着去。
此后,不仅村民们的经济收入有了实质性增长,村里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以前人们农闲时就是打扑克、赌博,现在人们聚在一起就是练魔术,村民们生活更加有奔头了。”王竹红说。
“站在舞台上,感觉自己就像个18岁的小姑娘。”郝兰英老人笑着说,自从开始练魔术就不觉得自己老,既开心又能挣钱,还给村里带来荣誉。
前几年,王竹红带着乡亲们跑了不少地方参加演出,如今,他的思路变了,他想把人们引到这个小山村里来,看他们表演魔术,参观“王来法纪念馆”,住农家院,吃农家饭,欣赏太行山水。
为发展乡村旅游专门建造的演艺大厅今年5月已经开门迎客。每到周末和市集,这里都会上演魔术和情景剧。王竹红说,下一步,他打算把两者结合起来,打造魔术情景剧。
相比很多山村寂静的景象,因为红色文化和魔术文化,李峪村显得生机勃勃。在这里,村民们既可以下地干活,也可以站在舞台上表演,处处可见一张张笑脸。人们说,魔术真的有魔法,改变了这个小山村。 (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