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五年来伊川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伊川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规划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并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凝聚起伊川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会上,李新红代表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第十一届委员会作了题为《践行新理念 开启新征程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2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李新红、李君、刘向平、吕晓辉、任晓平、夏磊、王延岭、付晓毅、郭绍军、李冠甫、朱军朝当选为县委常委。李新红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第十二届委员会书记,李君、刘向平当选为副书记。
当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任晓平为中国共产党伊川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胡卷芳、郭跃进为副书记。
五年回顾 成就瞩目
■ 过去的五年是伊川经济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在省委、市委的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伊川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以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建设为载体,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初步形成了两大主导产业、两大新兴产业和特色高效农业竞相发展的“221”现代产业体系。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年攀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呈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1.9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从2010年的全省第49位跃居为2015年的全省前10位,两次获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评先进县荣誉称号,稳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方阵。
■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五年来,伊川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83个,总投资135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特别是2×660兆瓦发电机组、龙鼎铝业60万吨铝板带箔、微电子产业园、移动终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效益好,奠定了伊川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伊川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组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6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14.5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50%。坚持把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面完成市委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部分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全局性和战略性举措,五年来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5个,总投资1006亿元,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
■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伊川按照“对接洛阳、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一河三区”建设项目,先后建成三座景观大桥及4.9公里长的伊河景观水系,全长15.6公里的滨河大道建成通车,极大地拉近了与洛阳的空间距离。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1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已成为一个高楼林立、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围绕“一争三创”的目标,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实施城市提升项目125个,完成28.6万亩生态绿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湿地公园,城市品位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完成便民通行工程600公里,解决农村20.6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3个乡实现撤乡建镇,369个行政村(社区)环境卫生均达到市级卫生达标村标准。
■ 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协调并进
伊川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累计安排扶贫资金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62个,完成脱贫人口1.8万人。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56.7亿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8亿元,补偿新农合资金5.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提升。深入实施科教强县战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撤并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点)222个,基本实现高中教育城区化目标,迈出了打造教育强县的坚实步伐。
■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伊川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不断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加快推进“4+4+2”党建制度体系建设,创新开展“五好行政村”创建活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五年展望 蓝图绘就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9+2”工作布局,按照“一极四区”发展定位,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提质增速、开放创新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伊川打造成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工业转型升级引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科教综合实力提升区。
——创新型经济基本形成。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在500亿元左右,公共财政年预算收入在30亿元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5%,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比2015年翻一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大的依法监督作用、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4+2”党建制度体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农村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程度进一步提高。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基本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群众获得感全面提升。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集中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县域交通更加便捷,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就业、住房、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建成山水园林新伊川。实现县城西部森林公园与洛阳的生态对接,将伊河两岸打造成水清岸绿的生态旅游长廊;全县地表水达到三类以上标准,森林覆盖率在35%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在55%以上,真正使伊川宜居宜业。
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
■ 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工业强则伊川强,今后五年,将把伊川建设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铝工业新城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引领区。五年内,伊川工业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 围绕农业产业化“3691工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全面建小康,农业是关键。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主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五年内,将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县域经济生机与活力
要以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为导向,以特色商业区建设为载体,以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为重点,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要拓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档次,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 坚持组团定位理念,构建城乡一体发展局面
构建“县城区、中心镇区、美丽乡村”三级城镇化支撑体系,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精细化管理水平。
■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推进民主法治,完善民主制度,更好地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伊川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 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要充分挖掘伊川深厚文化资源,繁荣伊川文化事业,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力量。要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 统筹推进社会建设,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大社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五年内,将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五年内将认真开展水生态治理,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打造良好生态文明环境,让伊川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环境更美好。
■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党。伊川县各级党组织会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首要职责和最大政绩,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以优良党风带政风,以实干作风树新风,全面凝聚起伊川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李静怡/文 周中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