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江涛 李迎博)通过新一轮国企改革,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问题,既是洛阳快速崛起的优势所在,也是我市国企蓬勃发展的机遇所在。日前出台的《关于落实市委 市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见深化国企改革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国企改革的目标任务。(图解报道见03版)
《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市国企改革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供给主体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其中,到2017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全市80%以上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科技进步及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等关系民生和区域发展的重要领域。
目前,全市有各类国企337家,国有经济比重达43.3%。由于改革滞后,一些企业发展活力不够、转型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陷于困境。国企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通过“全面完成四项主要任务、全力推动六项重点工作、持续强化三项内部管理创新”等有效举措,推动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实在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