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洛阳理工学院开元校区里一片安静,不时传来阵阵蝉鸣。在空荡荡的外语楼里,有一间办公室的门还开着。屋内,一位鬓角花白的学者正埋头写着什么。
这位学者名叫邱天河,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二级教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在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工作多年,曾任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虽已退休,但他仍在发挥余热,担任《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的主编。
“假期里学校清净,最适合搞研究。”邱天河透露,最近他正忙着撰写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本新书。说起自己和英语如何结缘,他淡淡地笑了:“那可吃了不少苦。”
1956年,邱天河出生在洛宁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由于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他回到村里当起民办教师。从教四年间,他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原本酷爱文学的他大学时却阴差阳错读了英语专业。
那时,操着一口浓重洛宁口音的邱天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更别提英语了。他暗自发誓:想出类拔萃,必须发愤图强。为了说好英语,每个音标他都要读上成千上万遍。大学四年他每天坚持朗读,练到舌头起泡溃烂也从没间断过,就连正月初一他也要读上几个小时。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豫西农专工作的他利用课余时间借阅书籍,开始了语用学的研究,32岁时就在清华大学《大学外语教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科研处女作。此后,对科研有了兴趣的邱天河一发不可收拾,在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先后应邀访问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6次参加国际性语言学大会并发言……
“我们搞学术研究的,都是熬夜熬出来的。”邱天河坦言,自己很享受搞学术研究的过程,外界看起来枯燥无味的研究,他反而能从中发现乐趣。
靠着这股韧劲,不仅科研成果丰硕,学科建设也取得长足进展。在他的努力下,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国内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评审通过,日语专业由专科升为本科;洛阳理工学院与郑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等10所国外高校开展了教学和科研合作……
“我最骄傲的不是我获了多少奖项,而是我把毕生所得都实实在在教给了学生们。”邱天河说。
“我会给学生讲我当年苦学英语的体会,告诉他们有志者事竟成。”说起英语教学,邱天河显得胸有成竹:“我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全英文授课,不怕他们听不懂。”他在教学中善于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式”方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入英语的思维模式,课堂讲授深入浅出,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邱教授的英语课”也曾吸引不少其他院系的学生慕名前来旁听。
如今,刚刚退休的邱天河已为自己的未来生活进行了规划:“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发挥余热,活到老学到老!”
本报记者 李冰 实习生 张晓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