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里约的距离超过两万公里,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届遥远的奥运会。在这里,处处都有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人说,这届奥运会是“中国制造”的大展台。
里约的地铁、部分电动巴士、出租车及港湾中的渡轮,均有“中国制造”的身影。在奥运会期间,由中国企业提供的安检和视频监控设备遍布赛场,为奥运会保驾护航。
在比赛场地,不少比赛器械也是“中国制造”:与国际泳联合作多年的雷士照明,为游泳馆、跳水馆等赛场提供照明服务;在排球场内,金陵体育生产的网柱、球网、裁判椅等器材,打破了日本某品牌对该领域的垄断;在举重台上,河北张孔的杠铃用另一种方式展示了“中国力量”。
此外,还有参会人员的工作制服、吉祥物“维尼修斯”玩偶及徽章、数字对讲设备……里约奥运会,真是处处都能看到“中国制造”,就连中国蚊帐、中医拔罐,都在里约火了一把。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