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一场“高大上”的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
会名,够长:第三届“河洛英才”论坛暨第五届生物育种及高通量筛选技术理论与应用研讨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微生物育种分会第二次学术会议……
内容,够深:“代谢科学”“基因组”“黑洞”“微生物组学”……
嘉宾,够“牛”: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石维忱……
前四届会议都是在无锡召开,这次为何“移师”洛阳?
在现场,我们从一个人身上找到了答案——清华大学化工系副主任邢新会教授。
作为“河洛英才计划”首批支持团队带头人,邢新会最先感受到洛阳引才引智的虔诚与决心,并将这份感动分享给了业界同行。此次会议的会务组负责同志受了邢新会的感染,一致同意把会议“搬”到洛阳开。
借助主持会议之机,邢新会总是巧妙地植入“广告”:向与会嘉宾推介洛阳生物产业,引荐洛阳企业与相关专家互动、对接……
邢新会团队创办的洛阳华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刚刚运营几天,订单即纷至沓来。这让邢新会诚邀与会嘉宾加盟洛阳,有了更多自信。
“洛阳是一个可以有很大作为的地方。”邢新会说,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团队来到洛阳,一起创新、创业,把技术变为产品、变成装备,并形成产业,卖到国际市场。
记者注意到,会议才进行了一半,已有不少团队关注“河洛英才计划”,还有人悄悄托邢新会给市人才办捎话…… 本报记者 常书香 李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