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不唯“创新”。总览“9+2”工作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市场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开放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在鲜明地体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可以说,通过“9+2”工作布局,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了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目标指引方向。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发展阶段、发展层次、发展水平、发展快慢的不同,决定了各个地方发展路径的多元化和差异性,这也是洛阳为自己谋划路径的“逻辑起点”。基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洛阳提出了“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对应这一目标,我们还面临一长串“问题清单”,如增长基础不牢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
“9+2”工作布局,就是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洛阳路径”。
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例。洛阳产业“国大民小、重多轻少、老多新少”等结构性问题一直很突出,而正在加快构建的“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明确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产业发展新路,更明确了“四个双”的大方向,如“双轮驱动”有助于去产能、补短板,还会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双向发力”能加快形成城区一核带动、县域多级支撑的均衡发展局面;“双高引领”助推洛阳产业攀上价值链高端、占据产业链的核心部位、赢得市场话语权;“双赢并进”将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独特优势,使洛阳的产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窥一斑而知全豹。“9+2”工作布局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重新审视洛阳市情,注重在方方面面扬长补短、持续提升,也必然能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上,走出一条有洛阳特色的发展新路子,拼出一片洛阳发展的新天地。
布局决定未来。现实问题的复杂与艰巨,要求今天的改革发展,更自觉地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
“9+2”工作布局,就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谋划发展全局的“洛阳智慧”。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洛阳讲求“产城融合”,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上,洛阳同样把“产城融合”作为一个关键词,并据此提出了统筹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区完善功能、提升品质、适度疏解和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组团县区环簇发展为重点,加强中心城区与六个组团的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在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上,洛阳注重把生态环境建设的部署要求融入九大体系建设之中,要求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改善能源供给……
不难看出,“9+2”工作布局是一个相互融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不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偏执一方、畸轻畸重,“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这一套“组合拳”,是在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开放思维拓视野,体现出运筹帷幄的智慧,而用好这一“指挥棒”,就能更快更好地形成集成优势。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已经验证了“9+2”工作布局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咬定“9+2”工作布局不放松,统筹好整体布局,学会“弹钢琴”,推动各项工作良性互促、协调推进、早见实效,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洛阳就势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