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历史潮流奔涌向前,如今,我们已经站在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
“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剩余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要让这些地区“拔穷根”,必须“输血”与“造血”并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支持不可缺少。为此,《中共洛阳市委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金融扶贫工程,明确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一揽子政策。
脱贫攻坚,金融当先。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伊川县的本土金融机构,伊川农商银行以助力脱贫攻坚为己任,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以普惠金融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开创服务延伸模式的金融精准扶贫新路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据统计,今年以来,该行建档贫困户3807户,爱心帮扶1900多户,再就业帮扶390余户,信贷资金帮扶200余户,新增支农贷款16亿元,发放“脱贫助力贷”专项贷款1.5亿元。
扶危济困,重在立行。作为一家扎根贫困地区的爱心企业,伊川农商银行秉持“扶危济困、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积极参与社会化产业扶贫“金果树工程”和社会化公益扶贫“爱心圆梦工程”,一次次伸出援手,一次次播撒希望。今年以来,伊川农商银行斥资132.4万元,购买玉米收获机助力“三农”;为省扶贫基金会捐赠300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和整村搬迁等扶贫工作;为洛阳贫困地区捐赠800万元,定制100辆扶贫工作专用车,用于全市100个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者,人恒爱之;济困者,行善积德。”今年10月17日是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在河南省扶贫基金会成立大会上,伊川农商银行董事长康凤利代表全省各单位、各行业作典型发言,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当晚,在洛阳市2016年全国扶贫日扶贫公益晚会上,伊川农商银行被授予“爱心圆梦工程”金星企业称号。
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在脱贫创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持续立足‘三农’,把扶贫攻坚当成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康凤利说。
“金融便利店” 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面临一个现实: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金融的盲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基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没有发展的本钱。
伊川也不例外。作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伊川地形地貌素有“二山一川七分岭”之称,辖14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56个,贫困户10746户,贫困人口38688名。20世纪90年代之后,商业银行逐步从乡村撤点,很多乡镇的农村几乎成为“金融”的真空地带,处于偏远山区的农民为了存款、取钱,有的要花上一整天,进入乡村的金融服务断在了“最后一公里”。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清算网络的应用,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早在2014年,伊川农商银行就针对农村金融网点少、百姓取款不方便的状况,开始布局建设“金融便利店”,选择一批辐射性强的偏远中心村,依托村委会和村内小超市,建起一批“金融便利店”,将“银行”开到了百姓家门口。据了解,“金融便利店”由伊川农商银行提供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设备和技术,村委会选用专人进行管理,主要采取终端管理员账户周转的方式办理业务,适用持有伊川农商银行一本通存折和借记卡的客户。
“方便不方便,我最有体会。”正在伊川农商银行鸦岭乡康庄金融便利店办理取款的退休教师康四振说:“以前,我们取款要到镇上甚至跑到县城的银行网点。最远的村子,取款到镇上都得跑几十里地,说句心里话,真难!现在好了,‘金融便利店’既能用卡又能用折,能取还能存。最方便的还是老年人,现在粮补、低保、教师工资都发到工资卡上,出门就能取钱。”
葛寨乡黄兑村是个有4000多人口的贫困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到镇政府也要7.5公里。日前,我们在黄兑村“伊川农商银行金融便利店”看到,200多平方米的超市内,各种商品齐全。正在办理领取老人补贴的刘金荣说:“我今年已经80岁了,孩子们都在外地,以前领补贴款需要到镇里,坐车十分不便。现在出了门就可以取钱,取了钱就能在超市买东西。”
“‘金融便利店’设在我的超市,我每月给群众办理各种业务近千笔,伊川农商银行给我发工资近2000元,更重要的是,我的超市生意明显比以前好了。”该“金融便利店”负责人郭占法说。
“金融扶贫精准不精准,关键要看服务群众贴心不贴心。”康凤利说,“金融便利店”模式,就是要把金融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打通金融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伊川农商银行在全县已建成170家“金融便利店”,基本实现重点村全覆盖,让老百姓足不出村便可完成所需的金融业务,突破了以往金融服务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尽享金融服务的便利快捷,实现了金融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
培植产业 为脱贫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和长远之计。然而,缺资金、贷款难,一直是阻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农民要想富,必须有产业和项目的带动,不把产业发展起来是没有希望的。”康凤利说。对此,伊川农商银行探索实施“金融+产业”扶贫模式,以“扶持一个龙头企业、支持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贫困农户”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广产业链扶贫金融模式,打造“银行+龙头公司+基地+贫困农户”“银行+龙头公司+合作社+贫困农户”等贷款模式,实现协同脱贫。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我市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返乡大学生吴迪创办的洛阳市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调研的其中一站。该企业开发“智慧农业4.0体系”,实现农业全程可追溯,种植流程标准化,并摸索出一套现代化的连锁农场管理方案,打造“农村众创空间”,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汪洋在调研中称赞:“这就是智慧农业、现代农业。”
其实,这家公司就是伊川农商银行重点扶持的农业项目之一。据了解,从公司创业至今,伊川农商银行已累计为其“帮扶”信贷资金500余万元,扶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窥一斑而知全豹。当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特色种植、养殖是传统农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然而,很多农企还处于单打独斗的小规模生产阶段。特别是随着粗放型传统农业向集约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农业产业升级急需大量资本投入,然而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弱、生产周期长、回报率较低等因素,让农业企业及农业发展普遍面临融资难瓶颈。
“只有强化产业带动,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帮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康凤利说。近年来,伊川农商银行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将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对接,着力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产业园区提供信贷支持,帮助特色产业扩规模、上水平、增效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伊川小米素来有名。小米种植也是当地丘陵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从2009年以来,伊川农商银行对伊河桥米业有限公司长期提供信贷支持,累计贷款200万元。同时,针对农业生产投资大、见效慢、季节性等特点,一方面,伊川农商银行对企业进行了利率优惠,积极进行涉农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实行多样化的结构型贷款,特别是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化的特点进行了综合扶持。此外,鼓励企业进行建设性融资,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加速产业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葛寨乡,独具文化传承创新价值的青铜器铸造,不仅是一张亮丽文化名片,更是一个蕴含巨大潜力的文化惠民产业。伊川县周鼎仿古青铜器工艺有限公司就是当地一家重点企业。最初,这个企业只是由当地农民自己创办的一个小作坊,一度因为资金短缺,无法正常运转。在得知情况后,伊川农商银行葛寨支行毫不犹豫地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并在其发展中不断提高贷款额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使其日益发展成为青铜器行业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的知名企业。今年,该行对企业的信贷资金达到100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其中绝大部分为当地贫困户。
“实践证明,‘金融活水’更多流向产业项目,就是扶到根上,扶到点上。如今,农业企业成长为产业集群,本身蕴含强大的集聚效应、竞争效应、分工效应、区域效应和品牌效益,对于农民脱贫增收的作用已经显现。”康凤利说。
创新产品 让“金融红利”更多惠及贫困群众
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离不开资金支持。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缺资金是制约相当规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抵押物、没有担保方,贫困户往往难以通过金融机构筹措必需的启动资金。
“一定要打通金融扶贫瓶颈,破解贫困户发展产业‘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康凤利说。近年来,伊川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创新信贷产品,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浑身下药”到“靶向治疗”,用“金融活水”为贫困人群喷洒“扶贫甘露”。
近日,大雪之后气温骤降,鸦岭乡康庄村残疾人康东强的生猪养殖场内却暖意融融,膘肥体壮的 100多头生猪“嗷嗷待哺”,康东强也忙得不亦乐乎。“这批生猪马上就要出栏了,我不仅能收回投资成本,把贷款还上,还能够净挣五六万元。”康东强擦着额头上的汗珠,质朴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康东强能够实现成功创业,得益于今年伊川农商银行实施的精准扶贫贷款瞄准“靶心工程”。今年3月,伊川农商银行常川支行按照扶贫贷款瞄准“靶心”的工作部署,深入重点村、重点组、重点户开展扶贫精准定向对接。在得知康东强家庭实际困难及有多年的生猪养殖经验和技术,而一直苦于缺乏资金支持时,立即与他对接,并在第一时间为他“量体裁衣”,分两次共计发放了10万元小额低息贷款。“没有伊川农商银行的扶贫贷款,我的猪场是绝无可能建起来的。现在一切都好起来,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康东强说。
康东强生活的转机,仅是伊川农商银行金融扶贫“重心向下、瞄准靶心”,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一个生活案例。而这背后是该行探索并实践的一套完整金融扶贫政策体系。
——探索信贷新途径,推行利率风险定价机制。伊川农商银行积极探索破解农村信贷难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项目贷款、订单农业贷款、 农业生态旅游等涉农贷款。同时,该行对不同的客户进行评级授信,对特殊行业、优良客户、个别贫困帮扶对象实行优惠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化利率。截至目前,该行已先后评选出信用村63个信用户21462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3.5万户,累计支持信用村及信用户贷款12亿元。
——创新信贷产品,解决脱贫难题。伊川农商银行曾创新推出“富农宝”信贷产品。今年,该行又结合扶贫攻坚和信贷市场细分的特点,开发出了“脱贫助力贷”“巾帼情”“村官贷”“信用通”和“阳光雨露”等16种产品的“富民宝”贷款品种。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贷款60.7亿元,惠及2.1万户农民、8600个商户和780多家企业,今年上半年,仅“脱贫助力贷”一项就达到9460万元。
——服务精准对接。建立贫困户授信审批绿色通道,为贫困户贷款提供一站式的阳光信贷大厅服务,推行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提供多元化服务,对有特殊困难的农户,提供上门服务。根据农忙时点,下沉服务重心,将柜台搬到田间地头,集中放贷。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深入农家,既解决扶贫信贷资金需求,又宣传金融新产品、新知识,答疑解惑,提供结算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对精准扶贫贷款实行保本经营、利率优惠,执行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利率,降低贫困户的贷款成本,真正做到让利于民。
——创新金融结算服务平台。伊川农商银行在全省农信系统中率先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全辖布设ATM机146台、POS机319部,设立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170个;开展了“金融村村通”工程,在乡镇大力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在行政村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伊川农商银行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以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对象,以银行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金融扶贫信息体系,实现与贫困村和贫困户信息对称、精准对接。
于此同时,该行深入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名信贷员联系100个农户结对帮扶,送资金、送科技、送信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拔掉穷根。
如今,通过创新产品和优化服务,贫困户在银行实实在在地享受了“贷得到、贷得足、贷得快、贷得好、利率优”的服务。目前,通过伊川农商银行的努力,初步形成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精准产业扶贫路径,实现了银行和贫困户共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古人曰: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进入“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进入攻坚“倒计时”,市委、市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纳入“9+2”工作布局高位推进,确保到2019年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
按照全市脱贫攻坚规划,伊川县将在2017年率先脱贫摘帽。“号角吹响,决胜在即,重担在肩。”康凤利表示,伊川农商银行将牢固树立“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主动围绕中心、融入大局,共同汇聚战胜贫困的强大正能量。 刘可 白云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