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入冬后,洛阳一场大雪降下,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的一棵法国梧桐树倒了,粗粗的树干匍匐于地,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挺立时,它枝叶繁茂,为过往的病患医者遮蔽烈日;如今倒下,枝干也能为人们所用。
在不远处的住院大楼里,屏幕上的王晓阳含笑不语,注视着一个个以生命相托付的剧情。生前,她播撒大爱,救死扶伤;身后,她又将唯一能用的角膜捐出,使两名患者重见光明。
“感觉她只是出差了,医院里到处都有她的影子。”中心医院技术顾问、心血管内科名誉主任田利平眼眶泛红。
1 “把身上能捐的都捐出去”
王晓阳的大学同学、中心医院康复科副主任陈瑛手机里存着两张照片:一张是生病前的王晓阳,满头乌黑卷发、面色红润;一张是生病后的她,原本70多公斤的体重降了一半,几乎到了“擦肩而过都认不出”的地步。
那时,骨瘦如柴的王晓阳和陈瑛有过一次谈话。“有个事我想和你商量下,暂时只跟你一个人讲,关于这件事我现在已经想得比较清楚了。”王晓阳悄悄说。
作为多年的同学,两人感情极好。陈瑛马上反应过来:“这事很重要,你还是跟家人商量商量吧。”
“那你什么感觉?”
两人说的“事”,是指遗体捐赠。
有一次,陈瑛在外地参加中层干部培训时见识了遗体捐献,非常感兴趣,回来就向王晓阳描述了捐献的细节。王晓阳听得入神,当即表示今后到了那一步,也想“把身上能捐的都捐出去”。
“身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对‘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极为重视。”陈瑛说,王晓阳常年在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天天面对危重病人,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她在治疗病患时不放弃生的希望,同时也期待能为医学发展做些什么。
当时,陈瑛回答:“我觉得你特别伟大。”
2 “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做到”
中心医院心内科护士张立君最后一次见到王晓阳,是在今年的中秋节后。那时,王晓阳需要人帮忙才能翻身、起床,说话明显气喘,但还是经常面带微笑。一次无意中,她看到王晓阳在手机微信群中联系遗体捐献的事。
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张立君这样写道:一个人的内心得有多强大,才能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还考虑这些事情?难道这就是精灵,这就是天使吗?
然而,对更多熟悉王晓阳的人来说,这事不算突然——“王晓阳肯定能做得出”。
“她这人就是心里装着别人,对谁都好。”当王晓阳告诉丈夫王兆庆自己要捐献遗体时,王兆庆的回答是“你捐吧,以后我也捐”。
“她做出这个决定,我一点儿也不意外。”亲眼看着王晓阳在中心医院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田利平说,其实王晓阳特别爱美,平时看到哪个年轻姑娘置办好看首饰,都要去问个究竟;她还喜欢买衣服,家里各种鲜亮颜色和款式的衣服,足足有三大柜。
这么爱美的一个女人,给病人倒尿袋时却那么自然。
汶川地震当天,病房床位乱晃,做完手术的王晓阳头一个往重症监护病房跑;后来单位组织灾区医疗援助队,她又主动报名。“愿意关怀别人、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做到。”田利平说。
在另一名心内科护士刘笑添看来,王晓阳这份大爱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在病重期间,王晓阳总是认真记下每一位来照顾她的护士的名字,还不时询问“姑娘,吃饭了么”“照顾我这么辛苦,你休息会儿吧”……即使在那种情况下,她还在感谢别人的帮助。
3 “眼睛捐献已办好”
虽说是医生,可在捐献遗体这方面,陈瑛和王晓阳谁也不懂。她们通过网络搜索才发现,原先“把身上能捐的都捐出去”的想法不行。
王晓阳对陈瑛说:“这段时间我做了射频啥的,器官受了辐射,也有药物通过,要是捐出去了,这是对人家不负责呀,只剩下角膜能捐了。”
既然只剩下角膜能捐,那就一定要捐献成功。
于是,陈瑛辗转联系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对方表示可以。今年9月,在组织的见证下,王晓阳签订了角膜捐赠书。
王晓阳还是不放心。到了今年10月1日,弥留之际的她要来纸笔,颤颤巍巍写下“不住重症监护病房,不要无意义的心肺复苏”等之后,又加上一句“眼睛捐献已办好”。
不是早就办好了吗?为何还要反复提及?因为遗体捐献需要争分夺秒,不及时将角膜转移就有可能失败。“所以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牵挂着,要在遗嘱上再说一次。”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化莉说,“王主任是要把角膜捐出去才肯放心,她是让我们帮她一定实现这个遗愿。”
10月2日上午,王晓阳溘然长逝;下午,角膜顺利摘除,并于当月6日和8日分别被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当日推送她的平车下坡时,同事们不由自主地上前拉住,希望车子能够走得再轻点儿、慢点儿,因为这里是她曾经深爱的地方,让她再多看看……
本报记者 陈曦 高峰 通讯员 路书斋
记者感言
城市温度,需要我们一起“加热”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是人间最质朴的高贵;好人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杆,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刻度。
采访王晓阳的事迹,追寻王晓阳的足迹,我们总是被“她是一个有大爱的人”“她是一个大好人”这样朴实的话语包围着、感染着、激动着。
王晓阳已经离去,但是她的品行仍被人们口口相传。
她真正视病人如亲人,无论贫富、无论地位高低她都一视同仁;无论病情多重、多复杂的病人,她都不轻言放弃,竭尽全力去救治,常常为了诊断清楚一个疑难病症,守在病房仔细观察、反复分析,力争不留下遗憾。
她对同事总是给予贴心的帮助,一句“有啥跟姐说一声”温暖人心;她常常叮嘱医护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诊疗护理服务时,要时刻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搀扶的细心动作,对病人都是一味良药。
当病情恶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后,她决定把身上唯一能用的眼角膜留给需要的病人。
…………
王晓阳,这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她用至善至美的爱,诠释了道德的力量;她用至真至纯的情,让人们感受到洛阳的城市温度。
爱心,让城市更温暖;真情,刻画着城市的厚德年轮。
巩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实现洛阳率先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时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王晓阳用自己的人格力量,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在全社会树立了一个典范,增加了我们城市的精神高度。
学习王晓阳,我们就应该像她一样,拥有一颗滚烫的心,温暖他人,温暖社会,让爱心永续,让温情永存,让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被高尚而感动的人们,将与高尚同行。”幸福洛阳,需要温暖传递;城市温度,需要我们一起“加热”!(陈曦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