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随便一吆喝,呼呼啦啦就来了上百人”,在这个邻里守望被认为在日渐消解的时代,何以能如此“一呼百应”?关键就在那个“吆喝”的人平日不忘为民宗旨,以“有求必应”的服务赢得了人心。
为民服务,不讲什么大道理,一句“不就得时刻为群众操心吗”道出了真谛,也折射出于书法这名党员的初心。精准掌握95%以上的居民信息,基本达到“点姓名知住址,点住址知户主,点户主知需求”……18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办公笔记,让于书法变得更加朴素而真实。“掏心窝子”的事儿做多了,“血肉联系”自然就紧密了;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守住了,支持我们的“群众队伍”自然就壮大了。
当前,有的干部总是抱怨老百姓成了“老不信”“老不应”,可曾检视过自己的宗旨意识?如果面对群众“话说不下去、身子俯不下去”,如果仍然觉得“走基层不如跑上层”,如果将群众正当诉求视作“难伺候”,怎么可能“以百姓之心为心”,怎么可能“和百姓一起苦、一起过、一起干”,又怎么可能在实打实、心贴心的服务中赢得信任?
“有求必应”,才有“一呼百应”。向于书法同志学习,就要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以巩固提升“河洛党建计划”为载体,紧紧聚焦宗旨意识,结合工作实际,以服务群众的“有求必应”去赢得洛阳发展的“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