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平
(一)“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今天,是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隆重开幕的日子。
“一朵花”与“一座城”的故事,进入崭新的时代叙事:当新发展理念注入古老的河洛大地,就像牡丹种子一样落地生根,历经孕育催发,神奇的“真理力量”在这块1.5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而出,抽枝展叶,绽放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信之花”:2016年,洛阳生产总值达3782.9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全省第三,稳居第一方阵;2017年,洛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第一天起就咬住开门红的“小目标”,加快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
一个时代的强音响彻古都——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变了,条件变了,理念也必须更新,“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二)开局影响全局,起跑引领后程。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程如何开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关口如何起跑,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2016年年初,“十三五”大幕刚刚拉开,“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成为洛阳干部队伍的共识。这一年的春节,全市领导干部都在做一道思考题:洛阳,要靠什么样的体系把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很快,洛阳的决策者们带着“问题意识”,紧锣密鼓地展开调研。
第一站,嵩县。山高谷深一线天,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靠什么摘掉“穷帽子”?曾经的“与世隔绝”,导致了发展滞后、城乡失衡、产业薄弱、群众贫困等诸多问题,却也留下了一片绿水青山,该如何运用新发展理念,激发后发优势,做好“脱贫攻坚、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四篇大文章?
第二站,吉利。这座“黄河明珠、石化新城”,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实践,围绕石化产业上下游、左右链发力,催生新业态、激发新动能,让“拳头”更强更有力?又将如何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滨水城市?
第三站,偃师。这个全省为数不多的全国百强县,曾有过“十八罗汉闹中原”的辉煌历史,在摩托车、电线电缆、制鞋等方面产业集聚度较高,而今又该如何紧跟指挥棒,转型提质增动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工作本身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第一步。从“点”连成“线”,再铺开“面”,整个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也就变得“顶天立地”。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体系为支撑,洛阳首先确立了“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作为其支撑系统的“9+2”工作布局随后历时大半年谋划推进得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围绕理念落地构建体系、围绕体系推进谋划专项、围绕专项实施抓好项目”的发展思路,广聚共识、深入人心。
人心思进、事业思干、发展思变!今天的洛阳,正在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奋力实现国家和省赋予洛阳的新定位,积极推进60个重大专项、“964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洛阳发展的“自信之花”越开越鲜艳,越开越精彩。
(三)“自信之花”讲述的是“创新”的故事——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6年4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洛阳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试验田”。历史机遇之门敞开,激流奔腾而出。洛阳出台洛阳片区建设方案,确定以高新区为核心打造“一核三区”,产业主攻方向为“331”,每年投入30亿元建设资金,决心“真正将自创区打造成为洛阳的‘金招牌’”!
放出加快自创区建设“30条”政策“大礼包”,1∶1配套资助重大科技专项、一流创新创业团队可获亿元资助、企业上市最高可获千万元奖励,洛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洛阳明白这个理。以建设自创区为龙头,洛阳加快协同创新步伐,为转型中的老工业基地注入新动能。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8个重大专项220个建设项目逐步实施。各项政策和举措密集出台,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人才成长“四个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1+3+N”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高铁轴承、机器人轴承、高效节能多晶硅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过去一年,我市新增省级以上创新主体322家,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11个,入选省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全省第一。
“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洛阳当仁不让!
(四)“自信之花”讲述的是“协调”的故事——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去年8月,洛阳地铁一期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我市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首个建地铁的城市。消息传来,“朋友圈”被刷爆,市民群情欢腾。去年年底,洛阳地铁两个试验段开建,现已进入地下桩基作业。洛阳地铁一期工程长约41.3公里,1号线、2号线将组成“十”字形骨架,建成后四个方向到市中心都将缩短到20分钟。
另一个“十字”也在下笔。去年8月,全长15.1公里的古城快速路工程一期开工,将建成横跨城区东西的大动脉。上个月,王城大道快速化改造前期工作启动,这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全长19.5公里、全程“无红灯”,建成后机场至高铁站15分钟可达。“十字”形城区快速路骨架,将缓解潮汐式拥堵,夯实基础能力的硬支撑。
如果说,交通补短板为的是让洛阳发展“蹄疾步稳”,那么,实施“四级联动”城镇总体布局、“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优化中心城区“三大板块”空间格局,就是从总体上去抓好城市工作的“火车头”,让洛阳发展“行稳致远”。
“四级联动”,重在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县级城市的带动作用、中心镇特色镇和美丽乡村的基础作用,统筹联动、错位发展。“一中心六组团”,则以中心城区提升品质、适度疏解和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组团县区环簇发展为重点,中心城区与六个组团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构建半小时经济圈,避免“摊大饼”式的粗放发展。“三大板块”,洛北“腾笼换鸟”,洛南补齐短板,伊滨产城融合,互簇联动拱起中心城区的“龙头”。
(五)“自信之花”讲述的是“绿色”的故事——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过年最高兴的事,就是家里通暖气了!”今年春节,上阳花园小区居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去年10月,我市首次引入分布式燃气供热模式,上阳花园等3个小区过上期盼已久的暖冬。“既要共享温暖,也要蓝天白云”,分布式供热清洁环保,打破了传统燃煤供热方式,尽管率先“吃螃蟹”的只有3个小区,却引领绿色生活方式,折射出洛阳发展“绿色换挡”的决心。
走绿色发展之路,对洛阳这个老工业基地而言,就是“二次创业”。面对转型的压力,洛阳在进退取舍之间执着而坚定。
关停并转做“减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全市去年关闭退出煤矿5处,去产能153万吨,粗钢、平板玻璃等六大高载能行业增速和占比均大幅回落;
生态环保做“加法”,综合施策促使产业绿色升级转型,全市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攀升,三次产业结构迎来了由“二三一”迈向“三二一”的拐点。
绿色与发展不能偏废,“加法”与“减法”更要平衡。只要“科学运算”,就能答好绿色发展的“考题”。
今年我市定下治污攻坚目标,PM10浓度105微克以下,PM2.5年浓度74微克,市区优良天数199天以上……洛阳标本兼治,统筹推进蓝天、碧水、林业生态提升、乡村清洁和生态修复“五大行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六)“自信之花”讲述的是“开放”的故事——
“开放的大门打开就不会关上。”
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郑州正式挂牌,洛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同步启动,无数热切的目光聚焦这历史的一刻——身处内陆的洛阳跨进国家自贸区时代,挺立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前沿!
首批100家企业入区、首次试行“一口受理”、首次全面实施外资“负面清单”……走进综合服务中心,改革开放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块26.66平方公里的“试验田”,将在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诸多方面先行先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及研发设计、国际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面向全球自由贸易承接产业,站位全球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走向全球整合资源会聚人才,洛阳开放正升级为2.0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世界。
近年来,洛阳先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中做大自身这个“重要节点”。
中信重工中标巴基斯坦两大水泥生产项目,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承包哈萨克斯坦的芳烃和石油深加工项目,中国一拖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当地建立组装厂,洛阳德平科技叩开俄罗斯油气管道市场的大门,将产品出口扩大至第35个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洛阳“国字号”企业勇当先锋,捷报频传,民营企业也不甘落后,快马加鞭。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