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村里有哪些资源,如何运作开发,群众如何受益?诚通集团发挥资金、信息、人才优势,重点对接16个贫困村实施产业扶贫。
去年,香鹿山镇东韩村建成连片蔬菜大棚,董王庄乡次古洞村发展花椒深加工项目,赵保镇龙王庙村积极推进肉鸽养殖,盐镇乡刘岭村大力建设豫西小杂粮基地……这些特色种养项目的蓬勃发展,为群众增收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扶智扶志,种下希望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宜阳县城关镇一中设有一个国字号“学霸班”——中国诚通“宏志班”。38名学生个个品学兼优,均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12岁的小姑娘陈祥英就是其中之一。
陈祥英家住香鹿山镇北留村,母亲去世,父亲失踪,跟着爷爷奶奶艰难生活。2016年8月,诚通集团出资30万元,成立第一届中国诚通“宏志班”,无偿资助优秀贫困学生。自此,陈祥英每月的生活费全部由诚通集团资助,大幅减轻了家庭负担。
与此同时,诚通集团建立了“宏志班”帮扶长效机制,从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开始至高中毕业,每届资助6年。除享受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外,学生每月均可享受生活补贴,选聘的优秀教师也有相应补助。此外,“宏志班”还设置奖学金,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此举也受到教育部的肯定。
教师引不来、学生留不住,面对农村教育存在的这个“两难”问题,诚通集团创新推行乡村教师激励机制,设立“最美教师奖励基金”,每年评选一次。去年12月,首届“乡村最美教师”评选出炉,34名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不仅赢得了荣誉,也得到经济上的实惠。
据统计,诚通集团已累计投入370余万元用于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完善校舍,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等,深受师生和家长好评。
在定点扶贫实践中,受益的不仅是乡亲们和孩子们。其间,诚通集团发挥人才培训优势,多次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外出考察和培训。新视野、新观念、新模式的冲击,正改变着基层干部的思维和创业方式,为实现精准脱贫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本报记者 白云飞 特约通讯员 宋会杰 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