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洛阳优秀青年代表陈冬走进洛一高,为我市教育系统作题为《梦想的力量》励志报告,分享自己的追梦历程,并和母校景华实验小学、市二十二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梦想
从小就想当军人
“哇,好帅!”昨日8时59分,当身着蓝色宇航服的陈冬面带微笑步入洛一高报告厅时,雷鸣般的掌声立即响起。
陈冬说,刚上小学时,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得到老师表扬。三年级加入少先队后,他才知道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从此,陈冬有了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的梦想。
追梦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1997年,陈冬以优异成绩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刚开始学叠被子时,陈冬思想上比较抵触,认为被子叠成豆腐块没有必要。别人的是“块儿”,他的是“坨儿”,当班长当着众人把被子扔到走廊的地上时,他惊醒了。
教导员告诉陈冬,叠被子是为了培养并锤炼军人的意志。每天午饭后,陈冬总是跪在地上练习叠被子,时间长了,膝盖出血,他就用鞋子垫一下继续叠,直到把被子叠成豆腐块。
大学前两年是理论课,后两年是实践考核。陈冬说,想成为飞行员并不容易,学员的淘汰率很高,但他顺利通过了考核。
陈冬说,梦想是场接力赛,只要心中有梦,持续为自己加油,梦想的力量会超出自己的想象。
追梦
三天三夜不睡觉
在部队,陈冬开的是强击机。
2003年,杨利伟驾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让陈冬萌生了“飞得高点、再高点,飞出大气层”的想法,随着“神六”“神七”陆续飞天,他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了,然而,时任大队长的陈冬带队在西北执行演习任务。正当沮丧之际,陈冬接到了体检的通知。后来,陈冬顺利进入面试环节,考官正是杨利伟。
航天员训练非常艰苦,既要学习基础理论,又要进行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会被淘汰。
“我一年都没出过校门,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为防止瞌睡,不漏掉老师的每一话,我都是站着听课的,教室里弥漫着风油精的味道。”陈冬说。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七八个人的重量压在身上,持续40秒至50秒。训练中,脸部肌肉会变形,不能闭眼,旁边有按钮,坚持不住可以按下,但没有人这样做。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需要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72小时不能睡觉。”陈冬说。
圆梦
为祖国感到骄傲
“大家都问我升空时震动是否强烈,其实很平稳,就像坐动车。”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的那刻,陈冬一生难忘。
飞船冲出大气层,陈冬不由自主看了一眼窗外——宇宙浩瀚无垠,壮观极了!
“景海鹏问我爽不爽,我说‘爽’!也是因为这句对话,我俩成了‘网红’。”陈冬笑着说。
进入太空后,因身处失重环境,导致陈冬脸部充血,头晕、睡不好觉。为了确保顺利完成实验任务,陈冬克服了很多困难,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收获”——个子长高4厘米,体重减了5公斤……
33天的太空之旅,陈冬发自内心地为祖国感到骄傲。个人在宇宙中不过尘埃一颗,非常渺小,因为遇上了好时代,他才有机会走向太空。在执行任务时,他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人生就是不断追梦的过程,拼搏的人生最壮美。辉煌属于过去,今后我会把一切清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重新出发!”陈冬说。
本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杜建芳/文 记者 鲁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