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暂别。
为确保地铁1号线6月底前全线动工,延安路、西苑路等沿线道路不少苗木自3月以来,陆续开始进行移栽,暂时“让路”这项洛阳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建设。
“我们将对迁移的大树统一编号建档,就近择地移植,主动接受市民监督,待地铁工程完工后,将‘对号入座’进行回迁。”市轨道公司负责人表示,移栽工作将按照“保数优先”原则,尤其是法桐等大型乔木都已找好舒适的新家。
保数优先,“能移一棵就不移两棵”
我市地铁1号线全长22公里,设18座车站,由于每座车站都设置在地下20米左右,难免会对沿线路面“开膛破肚”。
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地铁1号线在施工中,将按照“保数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优化缩小工程开挖范围,做到“能移一棵就不移两棵”。最终,经多部门实地测量,确定了需要移栽苗木的数量,迁移方案已通过相关部门严格审批。
3月下旬,我市地铁1号线沿线苗木移栽工作全面启动。
据园林部门初步统计,此次移栽涉及法桐、国槐等大型乔木2000余株,红叶李、北美海棠、银杏等乔木3000余株,红叶石楠球、黄杨球、桂花等灌木5000多株,牡丹6000余株,芍药6000余株,月季7000余株,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等绿篱约7800平方米,红花酢浆草、鸢尾等地被约5300平方米。
市园林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移栽种类、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待整个苗木移栽工作结束后,详细的移栽清单将向社会公布。
每株移栽的大型乔木都有“身份证”
市轨道公司透露,我市地铁1号线移栽的大型苗木,每株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地铁项目建成后,这些大型乔木还会对照编号信息,进行原址回迁。
此举,让地铁施工沿线不少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按照统一部署,从地铁1号线沿线移走的法桐、国槐等大型乔木,都将在凌波桥以西洛浦公园南堤100多亩的苗圃内“安家”。同时,小乔木、牡丹、芍药等花灌木,除用于道路补植、提升外,其他都会移植至伊滨区近100亩的苗圃内。
目前,已迁移的苗木基本用于道路的补植、提升,移栽过程中都采取了保护根系、带根部土球移植、保温保湿等多项措施,有效保证了被移栽苗木的成活率。
特别是法桐、国槐等对市民而言有着很深感情烙印的树木,统一进行编号处理,从谷水开始,统一使用“英文字母加数字”的方式依次编号。
同时,每棵树木都会领到一张“身份证”,证件上会显示树木名称、所属科别、树龄、原栽地点、移栽时间等信息,这样不仅便于市园林部门管理和养护,也为地铁项目建成后的移栽苗木回迁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条龙”服务保障苗木移栽
今年6月底前,我市地铁1号线将全线开工建设,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地铁工程前期工作量大,特别是绿化移植等工作能否如期完成,将直接影响全线开工时间。”市轨道公司负责人表示,为提升效率,市轨道公司联手市园林局等多个部门为苗木移栽工作提供“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施工环境问题,也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和市民出行。
这项“一条龙”服务是如何进行的?
以法桐移栽为例,在对每株法桐进行编号后,市园林部门工作人员对树木进行修剪,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同时进行清扫,运送乔木的车辆一开动,施工人员同步对地面进行覆盖处理,路面会及时得到平整和清扫。
此外,移栽工作实行“错峰”施工,主要选择在夜间进行,尽可能减少施工对游客和市民带来的不便。
主要移栽车站施工开挖区域的树木
苗木移栽工作自启动以来,备受市民关注,尽管有质疑、有担忧,但更多的还是理解和支持。
“建设地铁,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审视洛阳市情,厚植发展优势,抢抓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承载着700万洛阳市民的殷切期盼,可以说每位市民都是建设者。”市轨道公司施工部门负责人介绍,地铁土建施工主要分为车站施工和区间隧道施工,无论哪种施工都需要一定的作业场地用于基坑开挖、机械停放、材料加工和堆放、驻地临时用房建设等。
该负责人表示,要迁移的树木主要集中在规划建设的地铁地下车站区域内,这些区域内的苗木若不进行移栽,基坑开挖、机械停放等都会受到影响,在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的同时,也会影响正常道路通行。
按照规划,在地铁1号线建成后,还将在沿线打造生态绿化“升级版”。
因此,此次苗木移栽,是暂别,更是为了将来更好的重逢。
本报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牟岩松 马毓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