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陪外地朋友在王城公园排队看了牡丹花,真切体验了公园的拥挤、热闹。有市民体验后在网上形象地形容:“以前牡丹文化节在公园赏牡丹是人人人人人……今年则变成了众众众众众……”
从“人”到“众”,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洛阳各大牡丹观赏园免票、降价的惠民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老百姓得到了真实惠。据统计,4月15日,我市接待市民及游客突破75.2万人次,以创历届牡丹文化节同期接待最高纪录的方式,为惠民举措提供了生动注脚。
今年洛阳推出的免票、降价惠民举措“高含金量”,出发点是好的,但也意味着一些人、一些部门盘子里的“肉”就会少了甚至没了。不少人就曾担心,这项举措会不会因此在落实中变味走样,会不会效果不佳。毕竟,惠民之举,效果很重要。不管出发点多好,如果不能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政策再好恐怕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效果如何,要看“实”字。只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惠民举措就能“惠”到实处,就会有效果。事实也证明,我市抓惠民抓得很“实”,自去年开始便多次调查研究免票、降价举措,并于今年正式推出具体举措。不但如此,由于事先充分研究了免票、降价可能带来的相关影响,我市交通、安保等各项管护制度、后续保障也同时推出,为惠民举措的落实提供了坚强保障。
笔者在几家牡丹观赏园看到,园内各项基础设施都很人性化、很便民,园区门口设有志愿者服务台,提供饮用水、问询指引、应急医疗包等服务,中国国花园还新增Wi-Fi覆盖设施。透过这些细节,人们发现,今年免票、降价后,往年有的服务不仅没打折扣,还全面提升了。
惠民惠到实处,方能得民心。我市四项惠民举措出台后,瀍河区退休教师王新生心中难掩喜悦,特地给本报总编辑寄信一封,称赞洛阳此举“更加大气、更加亲民”,还赋诗13首表达兴奋之情。市民的这种情不自禁,不恰恰是对惠民举措、惠民实效抱以赞许的真实流露?
现场声音
涧西区市民李景润:作为本地市民,牡丹就开在咱家门口,但往年因为收费,在牡丹文化节期间是很少去的。今年就不一样了,今年部分公园免费,在平时人不拥挤的时候散着步就能进去赏花了,这公园实打实给了俺一种“自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