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以后,西苑逐渐成了洛阳种植牡丹最多的地方。唐代及武周时,武则天在西苑基础上建了神都苑,大量种植牡丹;宋代,西苑东北一隅是牡丹极盛的董家花园;明、清时,董家花园又变成了李家花园。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牡丹苗圃和牡丹基因库,1999年成为国家牡丹园。
明、清时的李家花园有八景,曰:第一春宫、凝碧飞、石头芙蓉、刘公遗墨、新篁绕翠、三秀涵雅、凤鸣宝花、凤阁刻石。据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三月初三午时,李家花园牡丹盛开,有凤凰飞至园中树上与群鸟合鸣,此乃祥瑞之兆。年届九十的花园主人李献廷于是大会群贤以示庆贺,命名凤凰驻足之处为“凤鸣岗”,并请当时的雕塑大师索执信创作了大型雕塑“凤鸣宝花”,立于凤鸣岗之巅,在其侧建“凤鸣阁”。但是,这些都在1945年5月被日本的飞机炸毁。近年,“凤鸣宝花”雕塑已经恢复,清代“凤鸣宝花”雕塑人索执信的第十代传人、洛阳当代雕塑家索望先生重新创作了“凤鸣宝花”。
话说隋炀帝自从有了西苑,就日日夜夜沉醉在这里的美景和美女之中,经常带着后妃宫女、歌舞乐班在此观赏游玩,宫苑亭阁里、舟船车辇上,仙乐袅袅,羽裳飘飘,彻夜不息。
隋炀帝还爱湖,他作湖上曲《望江南》八阕,分别吟唱了湖上月、湖上柳、湖上雪、湖上草、湖上花、湖上女、湖上酒、湖上水。他在一首《东宫春》中吟道:“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婉转繁弦促。长袖逶迤动珠玉,千年万岁阳春曲。”
关于隋炀帝陶醉于西苑牡丹,有一个故事堪为传奇。传说,隋炀帝一宠妃站在西苑楼阁上观赏牡丹时说:“牡丹为花中之王,颜色虽好,可惜楼高花低,看不清楚,辜负了那天香国色,如果牡丹高如楼台就好啦。”这位妃子顺嘴胡言无异于梦中呓语,周围的人皆一笑置之无人理会。谁知,隋炀帝闻听此言却认真起来,也许是这位妃子的话挑起了他不着边际的狂想,或者迎合了他无限膨胀的欲念,他立即命花师:“栽种12株高齐楼台的牡丹,每株开三色花,违令者斩。”
隋炀帝的御旨令花工们大惊失色,皆不敢言。还是太监刘天照想出了一个主意,即诏令天下花师会聚洛阳,集众智而行。炀帝采纳了此议,各地花师应诏而来。来自山东曹州的花师齐鲁恒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牡丹嫁接在树上试一试。于是,他用杏、桃、梨、枣、桑、槐、椿等10种树木各20棵嫁接牡丹,又选10人各嫁接一棵,结果唯齐鲁恒一人嫁接成功。他在椿树上嫁接的牡丹高齐楼台,那位妃子的呓语在隋炀帝的操作下竟鬼使神差地变成了现实。
不过这终究是一个传奇故事,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看,亲缘关系如此疏远的植物种要嫁接成活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