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秦昭襄王重用白起、范雎、王龁、蔡泽等贤臣良将,使得秦国迅速崛起。此时,昭襄王渐渐有点儿膨胀,觉得周天子(周赧王)这个摆设碍眼,干脆自个儿称帝算了。可转念一想,秦国虽然国力强盛,可东边还有诸侯割据,且敢跟自己叫板的还有齐国呢,万一他们不乐意,再合纵起来找麻烦,这帝王当着也不踏实。于是,昭襄王想了一个既能称帝,又能腾出手来钳制六国的两全之计:秦、齐两国分别称帝,自己当西帝,齐湣(mǐn)王当东帝。
主意已定,便派使臣去齐国说事儿。
洛阳人苏代,正好从燕国来到齐国。湣王听说苏代来了,马上安排相见。落座后,他皱着眉头对苏代说:“秦国老嬴(稷)派他舅舅(相国魏冉)来,让我跟他共同称帝,我正拿不定主意呢。您觉得这事咋样啊?”
苏代一愣,略微沉吟,捋出了头绪,说:“秦王让您称帝,如果不听他的,就会让秦国忌恨。”湣王点点头。“可如果听了他的,就会让天下人忌恨呢!”苏代说得很清楚,目前形势并不明朗,各国的强与弱随时都可转换。秦国想取代大周称帝,明显没有统领天下的底气,所以才拉上齐国壮胆。可这么一来,却让齐国处于两难之地:答应与否都对自己不利。
齐湣王问:“那该咋办?”
苏代说:“不如接受秦王的要求,这样他心里就踏实了。可大王先不要使用‘东帝’的称号,这样天下人就不介意了。秦王用了‘西帝’称号,若是各国没啥动静,您再使用‘东帝’称号不迟,也就打一个‘时间差’而已;若是秦王称帝后诸侯群起攻之,大王您反倒因为没有使用帝号,让天下人觉得咱宽厚低调,从而人心归附、坐收渔翁之利啊。”
苏代在秦、齐称帝问题上打“时间差”,其核心目的还是想维持在周天子统领下的政治格局,不让秦国利益最大化。所以,他破坏强强(秦、齐)联盟,促成强强(秦、齐)制衡,从而保护各个小诸侯国的利益。
北宋宰相赵普行事风格独特,下一期,我们将讲述他为国家和百姓福祉考虑,将一些可能危及“大局稳定”的文书烧掉的故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