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工会系统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
1 推进工会改革 服务创新发展
洛阳市总工会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洛阳市群团改革总体方案》,落实《中共洛阳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了《洛阳市总工会改革方案》,强力推进工会机关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改革。
在工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争取政府(行政)支持。市总工会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为关键环节,以夯实基础、做强基层、激发活力为目标取向,优化机关架构、职能设置,提高领导机构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班子成员按照专职、兼职和挂职相结合方式配备。在常委会和全委会组成人员中,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分别不少于20%和40%。建立健全以职工为本的工作机制,加强工会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市总工会编制“减上补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加强行业性(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加强网上工会和职工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依法维权工作,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通过改革,增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增强工会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彰显工会组织的生机活力。通过加强工会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有效覆盖,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建立健全联系职工群众长效机制,提高工会群众化、民主化、法治化、社会化水平;优化工会工作者队伍结构,增强服务职工的能力,工会组织的号召力、动员力影响力明显提升,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2 打造产业工人队伍 引领尊重技能风尚
洛阳作为工业城市,近年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实现工业强市,广大职工群体是主力军,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市总工会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和省总工会要求,落实完成全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
在改革中,突出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研究洛阳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措施,着力破除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加强推进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通过改革,使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推动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期洛阳产业工人队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
3 培育“河洛工匠” 强化人才支撑
当前,洛阳正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更需要以精业和敬业为核心的工匠精神作为支撑。培育“河洛工匠”、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2016年,我市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创新项目达1639项,申报专利345项,获得效益10多亿元。
2017年五一前夕,我市举行劳动模范暨河洛大工匠、河洛工匠表彰大会,首次隆重表彰了鲁宏勋等10名“河洛大工匠”,张景等100名“河洛工匠”,其中鲁宏勋、杨金安获评“中原大工匠”,张素丽、李万坤、张景获评2017年度首次评选的中国“高铁工匠”。
市总工会大力提倡立足本职做贡献,追求职业技能极致化,推进劳模(大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190家,评选“洛阳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5家、各级各类“首席员工”6214人,授予“洛阳市技术能手”261人。
为提高劳动效能、培养技术能手,市总工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科学技术创新实践等活动。2016年度举办的市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工种共93个,带动30余万名职工参加215个工种的培训、选拔和比赛。其中,5名选手代表我市参加全省决赛,获得车工、焊工两个工种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活动中,参与女职工为30余万人次,学历层次和技术等级提升1万余人,参选河南省女职工创业创新成果展10项。
2016年度,市总工会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评选优秀创新项目30个。
4 工会“四季服务” 品牌叫响洛阳
日前,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启动,这项活动在我市已连续开展了13年。由市总工会自筹部分资金,引导社会广泛参与,资助我市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上大学。
近年,市总工会不断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延伸助学链条,不断优化“入学救助—在校扶助—就业援助”链条式服务,对受助学生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帮扶,助其解困脱困,赢得了社会各界认可。
“金秋助学”只是工会“四季服务”活动中的一项。如今,“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工会“四季服务”活动品牌已经叫响河洛大地。2016年度全市工会系统筹措帮扶资金3200余万元,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农民工)约4.5万人次,帮扶率在95%以上;为厂矿、企业职工(农民工)提供免费体检服务4000次;资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大学生2729名,联系10家单位为在读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提供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岗位57个;医疗救助困难职工192名;走访慰问困难女职工43833人,困难女职工子女4886人。
市总工会持续开展就业援助工作、推进职工网络服务体系建设。2016年度,工会系统发放小额借款700万元,扶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家庭70户,带动2万余人就业。筹集资金40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500期,培训9.8万余人,实现创业就业4万余人。截至目前,工会会员信息采集录入92万人,发放会员卡27万张,签约优惠合作商586家,网上发布各类信息6000余条。
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职工利益共享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企业与员工关系好不好,员工对就业环境、人文关怀等“软待遇”是否满意?工资集体协商、职代会制度是否落实?这些内容都要在我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中体现。
截至目前,市总工会已陆续发布6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全市1656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占总数90%以上,6500余家建会非公企业参与了创建活动,覆盖职工90余万名。
2016年我市修订《洛阳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体系》,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人员150名,评选先进单位42家和优秀个人45名,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广泛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影响。
市总工会组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督促企业续订、新签工资集体协议,继续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签订集体合同7081份,覆盖企业8864家,覆盖职工90余万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在95%以上。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6419份,覆盖单位10316家、女职工28万名,签订率达99%。
组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团队,为职工提供线上线下法律援助服务。去年共受理信访案件522件910人次,12351职工热线电话接访374人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进步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6 壮大工会组织 提升服务效能
一杯水、一个能休憩的角落,对辛苦的户外劳动者来说,是一个避寒暑风雨的港湾,是一个蓄力提神的加油站。近年,市总工会不断健全完善劳动者驿站建设与管理,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建立劳动者驿站,推动各劳动者驿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从2012年年底的4个到现在的144个,从“房檐下一角”到提供基本物品,劳动者驿站撑起了一片“城市绿荫”,让人触摸到洛阳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感受到城市的爱心温度。
工会组织,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了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2016年以来,市总工会继续加强村级农民工工会工作站、行业性工会建设。投资450万元,建成村级农民工工会工作站870家;扩大物流(快递)业、物业公司、家庭服务、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行业工会覆盖面,不断提升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去年,新建工会组织592家,发展会员87722人,其中农民工会员79516人,完成省总工会目标任务113%。发展村域经济助力帮扶村脱贫,市总工会与祖师庙村结为帮建扶贫对子,帮助该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资助该村建成了近400亩的早实核桃基地,实施了以资助贫困大学生顺利上学为内容的素质扶贫工程,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入村开展科技扶贫和送健康服务活动,帮助村修筑堤坝完善基础设施,实施小额贷款支持种植养殖业发展,累计投资70余万元。
近年,市总工会在全市窗口服务行业组织开展争当优质服务标兵、争创优质服务标兵集体的“双优杯”竞赛活动,全市公共服务部门和窗口行业近10万名职工参与了此项竞赛。通过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引导优质服务竞赛向深入发展,为改善洛阳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7 焕发劳动热情 释放创造潜能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让劳动者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市总工会始终在努力。
近年,市总工会以“中国梦·劳动美”“四德教育”为主题,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广泛开展各类培训、讲座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为载体,加强工会职工学校、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中油一建技工学校等4家单位获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LYC轴承有限公司等15家职工书屋获评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联合市教育局开展“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技术能力及文化素质,让广大职工沐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阳光下,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组织健康知识大讲堂、心理咨询师、全健排舞等培训,举办元旦职工长跑、羽毛球、乒乓球、广播操等比赛,举办2016年首届职工春节联欢晚会、劳动者之歌——洛阳市职工庆五一文艺演出;开展“大工匠”微电影精彩展演;组织文艺节目进企业、进厂矿、进基层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工会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工会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精神,牢牢把握工运时代主题,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勇于责任担当、勇于自我革新、勇于创新实践,最广泛地把全市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围绕“9+2”工作布局,为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洛工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