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去年4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为洛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新引擎。
一年多来,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我市加速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培育创新主体平台,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自创区洛阳片区建设蹄疾步稳,全省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正逐步隆起。
力度更大,政策体系加速完善
让轨道尖轨寿命成倍增长的激光增材技术、可制造轻巧精致工艺品的钛合金3D打印技术、能“明察秋毫”的机器人视觉传感技术……走进位于高新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一项项来自清华大学的“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
去年,我市出台了《洛阳市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办法》,提出对建立符合相关要求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将在土地、资金、专项人才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我市近5000万元的扶持资金支持下,该基地落户洛阳一年间,已对接企业需求100余个,与中国一拖集团等多家本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清华大学先进研发成果和本地企业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正在加速。
该基地成果快速落地的背后,是自创区获批建设一年多以来,我市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金投入持续加码——
我市对标中关村、武汉东湖等先进,快速出台加快自创区建设“30条”政策大礼包,一年多时间密集推出65项配套改革措施!
仅今年上半年,我市已拨付1.59亿元资金支持自创区建设。高新区首批自主创新示范区财政奖补资金1100万元、省级以上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奖励资金1830万元、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扶持资金7800万元、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183万元——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正搅动洛阳创新的一池春水。
激励更强,创新“尖兵”激流勇进
日前,在高新区,一台台灰色电动公交充电桩在航空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厂房组装完毕,销往法国巴黎,标志着“洛阳造”充电桩首次踏入欧洲市场。
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靳鹏飞说,打入欧洲市场,首先面对的是各种产品认证。“有的认证仅认证费就要人民币上百万元,对企业是个不小的负担。”靳鹏飞说。
去年,这家企业获得我市100万元科技创新券,可直接“报销”相关检测认证费用,让其创新产品轻松拿到国际市场“通行证”。
去年以来,为了促进科技金融深度结合,我市修订出台科技创新券、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政策。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