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全市首个科技支行——洛阳银行伊滨科技支行已累计向科技型企业提供8000万元贷款,并开发了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产品,让金融活水浇开更多创新之花。
洛阳企业,卧虎藏龙。去年以来,我市依托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出台《洛阳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等,开展创新资源大调研,建立周推进工作制度,海选创新“尖兵”,建设升级创新平台。
上半年,自创区已申报省级创新龙头企业25家、认定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备案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2家,分别同比增长78.6%、34%和184%;新认定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创新平台12家、市级创新平台69家,新增创新平台总数同比增长35.6%。
创新主体、平台质量齐升,有力带动我市创新发展千帆尽举、破浪前行!
环境更优,体制改革成效凸显
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自创区建设给洛阳的历史使命。我市依靠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资源“1+1>2”的叠加效应 ,正不断激发创新发展新的蝶变。
——改革领域更深。我市出台《洛阳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了8个重点领域66项改革举措,研究部署、积极推进“直通车”制度改革、市级管理权限下放、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大部制改革等四项任务。
——转化通道更畅。依托《洛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推动高校院所、大企业在科技人员股权激励、分红权激励和离岗创业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目前黎明院、洛耐院、中国一拖集团等已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情高涨。
——服务体系更优。我市建设运营洛阳科技大市场,启动建设洛阳科技金融大市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目前,洛阳市科技大市场已完成线上线下平台建设,11个功能模块运行平稳。今年1月到7月,洛阳自创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3件,同比增长11.1%。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依托国家自创区建设,用好“先行先试”的政策“大礼包”,河洛大地上定能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本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任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