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崛起,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
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
为构筑文化高地“立柱架梁”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
洛邑古城
天堂明堂景区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策划:张留东 李 勇
统筹:郑 征 李江涛
执行:洛阳日报《崛起,洛阳!》报道组
版式:洛阳日报社版式工作室
扫“河洛政事”二维码,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寒露过后,梧桐落黄。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工地上,工人正加紧施工,几台打桩机高速运转。

预计2019年10月,一座古风淳厚、韵味十足的博物馆将矗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向世人展示“最早的中国”。

古都洛阳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古代东方城市的坐标、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构筑文化高地,其区位、资源和历史优势得天独厚。

感国运之昌盛,立时代之潮头,发文化之先声。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从大遗址保护展示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从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到“博物馆之都”呼之欲出,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为构筑文化高地“立柱架梁”。

隋唐风犹在,古都正梳妆

一部浩瀚隋唐史,诉尽千年不解缘。

南望龙门,北依邙山,东逾瀍水,西至涧河,洛水横贯其间。郭城、皇城、宫城、里坊、集市、城楼……隋唐洛阳城,隋、唐、五代、北宋沿用五百余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绽放异彩,铸就了古代洛阳城最辉煌篇章。

历经战火毁灭,这座建制恢宏的城池已沉睡千年。随着近年定鼎门、天堂、明堂、九洲池、应天门等遗址重大保护展示项目的先后实施,隋唐洛阳城遗址重新跃入洛阳人的视野,成为古都新的城市名片和地标建筑。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只有守住根脉,活化资源,才能以文化人。

10月12日,国内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旅游发展、文化产业等领域知名专家齐聚洛阳,为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出谋划策。

根据规划构想,我市将坚持“统一规划、重在保护、适度利用、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统筹融合”的基本原则,将47平方公里的隋唐洛阳城遗址打造成历史文化特色鲜明、古韵今风相得益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国际级文化矩阵。

目前,定鼎门、明堂、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九洲池、应天门等隋唐遗址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隋唐洛阳城遗址将进行全场保护、科学规划、有序建设。

不久的将来,定鼎门、天街、天津桥、天枢、应天门、明堂、天堂、玄武门,将南北纵贯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与“邙山上清宫-洛河-伊阙龙门”构成清晰开阔、华丽大气的都城轴线。站在王城大道快速路、古城快速路及东环路上,可将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外郭城城墙、城门、护城河尽收眼底。

非遗“活”起来,“陈酿”久弥香

非遗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如一杯陈年老酒,历久弥香。活态传承,让河洛大地上的非遗“长生不老”。

委婉细腻的唱腔、色彩浓郁的方言、曲折迂回的故事……9月24日至9月30日,河洛大鼓曲艺节在洛邑古城“唱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张怀生、牛小枝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回归生活是最好的保护,接轨现代是最好的传承。非遗源于生活,只有与时俱进,融入生活,才能“活”得更滋润。

每逢节假日,是各县(市)区非遗传承人最忙碌的时刻。这边打起南无拳,那边奏起海神乐;这边展示剪纸,那边打起河洛响器……

我市是非遗资源大市,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个、省级项目58个、市级项目135个、县级项目1057个。“河图洛书传说”“关公信俗”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年3月1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让非遗保护有法可依。我市将进一步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加强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和非遗管理人员培训,加大非遗展演展示力度,加快唐三彩烧制技艺等非遗项目传习馆建设。

博物馆之都蓄势待发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浓缩了一座城市的昨天和今天。

我市目前拥有博物馆66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9家(包括3家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47家。我市博物馆无论从发展基础、速度和势头,还是从数量、质量和种类来看,都位居全省前列。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博物馆是支撑,也是载体。

今年河洛文化旅游节,我市推出10条博物馆之都精品旅游线路,对博物馆资源进行如此大规模整合、推广,在我市尚属首次。博物馆之都精品旅游线路让厚重的洛阳文化变得更“耐看”,更有深度。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全面开工,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主体完工,孟津、伊川、汝阳等县域博物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博物馆加紧推进,洛阳考古博物苑、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唐洛阳城遗址博物馆、体育博物馆等重大博物馆建设积极谋划,多家非国有博物馆也在紧锣密鼓筹建中……踩着大批博物馆建设的鼓点,洛阳距离博物馆之都的梦想越来越近。

谋定而动,蓄势待发。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厚重洛阳,正昂首阔步,行走在文化复兴的大道上!

本报记者 常书香/文 潘郁 曾宪平 鲁博/图

业界声音

洛阳应抢抓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机遇,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这一核心,将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推进文化遗存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力度,在全省引领示范。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扈耕田

洛阳应抓住机遇,率先发力,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支撑,高端设计,深度挖掘、整合洛阳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资源,大力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文化高地。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毛阳光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