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进孟津县农业局农业股办公室时,已是11时,41岁的股长陈全虎正忙着整理各镇报送的特色产业脱贫工程资料。
该局副局长张宏烈说:“从工作中随便掂出两三件事儿,你就知道陈全虎是个啥人了。”
2009年,孟津县农技站选择在平乐镇和白鹤镇建立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推广高产栽培技术。高级农艺师、时任农技站副站长的陈全虎走进农户家中宣传,耳边回响的是这样一些声音:
“啥是示范方,到底能不能增产?”
“我种了一辈子的地,还能不知道地咋种,用你们教?”
“每亩播种量恁小,产量要是上不去,谁负责?”
面对群众心里打鼓的现实,陈全虎说:“这跟‘不会咋走’和‘不走咋会’的问题一样,群众看不到效益就不肯用新技术,不用新技术就看不到效益。示范方,就是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困难再大也要啃下来。”
他白天一户一户地了解农户的种植习惯、耕作模式及农田基础设施情况,向农户讲解新技术的种种优点;晚上不歇,汇总梳理一天的调查情况,制订详细的技术培训方案;在推广应用测图配肥、精量播种、前氮后移等关键高产技术时,他袖子一撸和农户一起在田里干,手把手加班加点进行技术指导……2010年夏,示范方内麦浪滚滚,金穗飘香,两镇示范方平均亩产都超过620公斤,增幅均超过11%。事实让群众原来的疑虑烟消云散,新技术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2010年7月23日夜,一场特大暴雨突袭孟津县,该县不少地方的玉米发生大面积倒伏。不少农户爱惜庄稼,一看玉米倒伏赶忙去扶,陈全虎却不让大家扶,这是为啥?此时玉米正处于小喇叭口期,可自行恢复直立生长,无须人工扶持,更重要的是,倒伏玉米的一侧根系已经被破坏,如果此时进行人工扶持,会破坏另一侧根系,对玉米生长极为不利。
多年来,陈全虎主持完成蔬菜基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等农业科技项目30余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0余项,举办科技培训班83期次,举办现场和电视讲座300多场次……常年在田间地头奔走,陈全虎和许多农户成了朋友。
2015年7月,他调至县农业局农业股工作,负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业发展等工作,还和同事们一块帮助贫困村谋划脱贫产业项目,但只要有熟悉的农户打来咨询电话,他仍然耐心指导。“咱是党员,群众信任咱才给咱打电话,咱既然能指导,有啥理由说不呢?”陈全虎说。
时近中午,陈全虎依然在忙碌,大家能看到的是他案头的《孟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方案》《麻屯镇贫困村情况》《常袋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看不到的是,陈全虎的小儿子才刚刚过百天,他因为工作忙走不开,只能让妻子周晓娜多担待…… 本报记者 苏楠 通讯员 司继红